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222期
[!--smalltext--]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 )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A、自由、尊严
B、人身、财产
C、成长、健康
D、生命、安全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和其它合法权益。故选B。
1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师德理想的目标不包括( )。
A、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
B、集体精神、道德、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C、促进知识的传播
D、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
【答案】C
【解析】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其中申明的具体师德规范如下:(1)教师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或社会成分或经济状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2)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能的、最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应适当注意对教育安排有特殊要求的儿童。(3)教师应具有必要的德、智、体的品质,并且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教师要尽一切可能与家长紧密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师专业职责等方面受到家长不公正和不应有的干涉。(5)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公共生活。(6)为了学生、教育工作和全社会的利益,教师要力求与各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合作。(7)教师应参加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改进工作。(8)教师要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9)教师应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事故。由上述材料分析,“促进知识的传播”不属于《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的师德理想的目标。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答案】A
【解析】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1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做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指的是测验对不同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而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故选B。
15.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独特品质。充满生命活力,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 )角色。
A、传道者
B、研究者
C、示范者
D、解惑者
【答案】B
【解析】由于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是各异的,加之教学内容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教学工作,而应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研究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境。因此本题选B。
16.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答案】B
【解析】皮亚杰一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故选B。
17.人一生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在所有激励中真正有效的是( )。
A、教师激励
B、目标激励
C、环境激励
D、自我激励
【答案】D
【解析】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是一种内部的自我奖励机制,是最稳定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故选D。
18.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 )。
A、促进个体行为的变化
B、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形成
C、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
D、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
【答案】C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体的个性化。故选C。
19.( )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A、自我提高内驱力
B、认知自驱力
C、自我发展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B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故选B。
2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
A、自由、尊严
B、人身、财产
C、成长、健康
D、生命、安全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和其它合法权益。故选B。
1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师德理想的目标不包括( )。
A、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
B、集体精神、道德、社会、经济、文化进步
C、促进知识的传播
D、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
【答案】C
【解析】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其中申明的具体师德规范如下:(1)教师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或社会成分或经济状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2)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能的、最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应适当注意对教育安排有特殊要求的儿童。(3)教师应具有必要的德、智、体的品质,并且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教师要尽一切可能与家长紧密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师专业职责等方面受到家长不公正和不应有的干涉。(5)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公共生活。(6)为了学生、教育工作和全社会的利益,教师要力求与各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合作。(7)教师应参加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改进工作。(8)教师要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9)教师应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事故。由上述材料分析,“促进知识的传播”不属于《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提出的师德理想的目标。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3.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答案】A
【解析】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1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做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解析】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指的是测验对不同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而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验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故选B。
15.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独特品质。充满生命活力,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 )角色。
A、传道者
B、研究者
C、示范者
D、解惑者
【答案】B
【解析】由于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的性格特点是各异的,加之教学内容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教学工作,而应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研究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境。因此本题选B。
16.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答案】B
【解析】皮亚杰一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故选B。
17.人一生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在所有激励中真正有效的是( )。
A、教师激励
B、目标激励
C、环境激励
D、自我激励
【答案】D
【解析】自我激励是指个体具有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作为激励手段,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工作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是一种内部的自我奖励机制,是最稳定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故选D。
18.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 )。
A、促进个体行为的变化
B、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形成
C、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
D、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
【答案】C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体的个性化。故选C。
19.( )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A、自我提高内驱力
B、认知自驱力
C、自我发展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B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故选B。
2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选D。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