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123期
[!--smalltext--]
21.下面对班主任工作基本职责的认识,正确的观点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B、全面了解学生,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C、与家长保持联系,教育好每个学生
D、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发展
【答案】A
【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等起主导作用。A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故选A。
22.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答案】C
【解析】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是( )。
A、《学论》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D
【解析】《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故选D。
24.“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社会需求
【答案】C
【解析】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因此本题选C。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开除学籍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故选A。
26.( )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这个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A、个人示范
B、乐教勤业
C、教书育人
D、以人为本
【答案】A
【解析】人格示范(个人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27.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
A、强制性
B、教育性
C、客观性
D、历史性
【答案】C
【解析】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不同的政治制度也必然会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并且政治体制改革会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故选C。
28.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校系统产生于清末的( )。
A、《壬戌学制》
B、《奏定学堂章程》
C、《新学制令》
D、《钦定学堂章程》
【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故选D。
29.“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故选D。
3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答案】C
【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故选C。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B、全面了解学生,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C、与家长保持联系,教育好每个学生
D、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发展
【答案】A
【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等起主导作用。A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故选A。
22.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答案】C
【解析】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是( )。
A、《学论》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D
【解析】《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故选D。
24.“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社会需求
【答案】C
【解析】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因此本题选C。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开除学籍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故选A。
26.( )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这个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A、个人示范
B、乐教勤业
C、教书育人
D、以人为本
【答案】A
【解析】人格示范(个人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27.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
A、强制性
B、教育性
C、客观性
D、历史性
【答案】C
【解析】教育制度的制定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不同的政治制度也必然会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并且政治体制改革会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故选C。
28.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校系统产生于清末的( )。
A、《壬戌学制》
B、《奏定学堂章程》
C、《新学制令》
D、《钦定学堂章程》
【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故选D。
29.“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故选D。
3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答案】C
【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故选C。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