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103期
[!--smalltext--]
21.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的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B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一大进步,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故选B。
22.( )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A、生源
B、师资
C、园所文化
D、信誉
【答案】C
23.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2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C
【解析】6~12岁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导致了自卑感,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勤奋的特质。因此,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25.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答案】D
【解析】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幼儿喜欢成人的接触、抚爱的动因主要为满足其希望与成人接触和交往的社会性需要。故选D。
26.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
【答案】B
【解析】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27.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幼儿期
D、学龄初期
【答案】C
【解析】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故称为学前期,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又称为幼儿期。从儿童心理发展看,1~3岁,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故选C。
28.(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答案】A
【解析】学前晚期(5-6岁)的个性初具雏形。
29.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答案】D
【解析】布鲁纳根据迁移内容,提出了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的概念。故选D。
30.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 )。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答案】C
【解析】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智力。故选C。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B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一大进步,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故选B。
22.( )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A、生源
B、师资
C、园所文化
D、信誉
【答案】C
23.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2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C
【解析】6~12岁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导致了自卑感,这些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勤奋的特质。因此,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25.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答案】D
【解析】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幼儿喜欢成人的接触、抚爱的动因主要为满足其希望与成人接触和交往的社会性需要。故选D。
26.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D、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
【答案】B
【解析】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27.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幼儿期
D、学龄初期
【答案】C
【解析】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故称为学前期,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又称为幼儿期。从儿童心理发展看,1~3岁,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故选C。
28.(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答案】A
【解析】学前晚期(5-6岁)的个性初具雏形。
29.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答案】D
【解析】布鲁纳根据迁移内容,提出了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的概念。故选D。
30.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 )。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答案】C
【解析】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智力。故选C。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