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447期
[!--smalltext--]
61.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D、侮辱人格尊严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62.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 )。
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答案】A
【解析】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资金。故选A。
6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社会制约性
B、永恒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根本特征,也被称为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有目的是目的性的反映,培养人是将人从生物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性的体现。因此选择C。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以及相对独立性。故选C。
64.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所以说,归根到底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人的发展。故选C。
6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主导。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四大因素,而在这四大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故选B。
66.“可以”“有权”“不受``````````干涉”这样的文字表述经常出现在( )规范中。
A、义务性
B、授权性
C、强制性
D、任意性
【答案】B
【解析】“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是规定了法律关系主体有权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所以属于授权性规范。
67.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答案】B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68.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 )。
A、为人师表
B、终身学习
C、教书育人
D、关爱学生
【答案】B
【解析】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69.《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故选A。
70.( )明确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B
【解析】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故选B。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D、侮辱人格尊严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62.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 )。
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答案】A
【解析】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资金。故选A。
6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社会制约性
B、永恒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根本特征,也被称为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有目的是目的性的反映,培养人是将人从生物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性的体现。因此选择C。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以及相对独立性。故选C。
64.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所以说,归根到底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人的发展。故选C。
6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主导。
A、环境
B、教育
C、遗传素质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四大因素,而在这四大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故选B。
66.“可以”“有权”“不受``````````干涉”这样的文字表述经常出现在( )规范中。
A、义务性
B、授权性
C、强制性
D、任意性
【答案】B
【解析】“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是规定了法律关系主体有权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所以属于授权性规范。
67.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答案】B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68.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 )。
A、为人师表
B、终身学习
C、教书育人
D、关爱学生
【答案】B
【解析】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69.《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故选A。
70.( )明确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B
【解析】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故选B。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