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D【解析】略。
3.A【解析】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选取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的研究。
4.B【解析】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语词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据研究,3岁儿童仅能够辨别上下,4岁开始能够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岁才开始能辨别
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5.B【解析】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①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②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③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6.C【解析】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故称为学前期,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又称为幼儿期。
7.D【解析】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在这一年龄阶段,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8.C【解析】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2岁儿童已经出现转导推理,在推理过程中不要求过多的层次。幼儿最初推理也有正确的,尤其是当幼儿对有关事物已经有实际经验时,其推理一般是正确的。幼儿的转导推理常常不符合客观逻辑,是因为缺乏知识经验,而且不会进行分类、概括。
9.B【解析】幼儿的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①游戏言语: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②问题言语: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等。
10.A【解析】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拉,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1.B【解析】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食物性条件反射即属于这种记忆。
12.B【解析】皮亚杰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四个阶段。
13.A【解析】关于学前儿童词类的研究表明,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其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
14.D【解析】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
15.B【解析】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指一个人的民族、国家、所处的时代及其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风气;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及社会、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③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6.A【解析】分离焦虑即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入园初期的小班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往往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等不适应现象。
17.B【解析】发泄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它们都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重要方法。
18.C【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幼儿教育机构为蒙养院。
19.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也就是说应该重视“完整儿童”的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20.D【解析】受欢迎型的儿童大都长相端正,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好,性格活泼开朗,容易获得伙伴与成人的喜欢,被称为明星型孩子;被忽略型的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更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容易被同伴和成人所忽视;题目中所提到的是被拒绝型儿童的表现。
21.C【解析】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