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长沙市芙蓉区科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10年湖南长沙芙蓉区科学考试真题(附答案)
一、填空(1分1空)15分
1.实验法分为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法
2.儿童在观察活动中常常表现出随意性、情绪性、笼统性和短暂性
2.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把白光虑成红橙黄绿蓝靛七色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 ,钢铁变绣是 化学变化 ,铁线弯曲是 形态改变
4.生物分类单位有界 、门、纲、目、科、属、种," 种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5.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6."三维"课程目标是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选择 2分一个 10个20分
1.下列哪个是对气候的描述
A、 B、狂风暴雨C 、四季分明D、风和日丽
2.下列"节能减排"的措施中哪个是错误的
A、 B、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垃圾C、步行上下班,减少尾气排放D、少使用空调,节约用电
3.沙漠植物的叶子都是针状的,这是因为
A、减少水分蒸发B、减少受光照面积C、 D、
4.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 之间
A、木星与土星B、火星与木星C、金星与火星D、
5.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
A、质量大B、体积大C、能发光D、能发热
6.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此题配图
A、树的倒影B、筷子断了(水中)C、手影D、放大镜放大字
7.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排列是怎样的
A、太阳-月球-地球B、太阳-地球-月球C、地球-太阳-月球D、
8.蜜蜂巢是由许多个 形的组成的
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
9.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变形,力撤走后又恢复,我们说这个物体具有
A、弹性B、弹力C、重力D、拉力
三、名词解释
1.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
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
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观察法
答: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四、简答
1.怎么理解"科学学习以探究为主要方式"?(5分)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分)
答: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3.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6分)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与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与讨论
五、综合
1.按月相变化填写月相图形、名称、特点,完成下表 13分
时间
初1
2-7
8
9-14
15
16-23
23
24-30
名称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残月
月相图形
答案
新月:
整晚不可见
上弦月:
出现在西半天空,上半夜傍晚至午夜可见。
满月:
一轮明月整夜可见,傍晚至凌晨五六点,出现在上中天。
下弦月 :
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新月:
整晚不可见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
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
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解释下列六种自然现象(云、雪、雨、雾、露、霜) 6分
云、雨、雪、雾、露、霜
云:地面上的水蒸发成为水蒸气(汽化),升到高空与寒冷空气接触,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凝华),形成云。
雨:当温度下降,而又有凝聚核心的时候,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为雨,一滴雨点要比云中的小水滴大上几千倍,
小水滴一定要在它的体积增加到很大的时候才会落下来。
雪:如果下落的环境温度在0℃以下,水在空气中就可能形成雪(凝固)。
水汽凝华而成的微小晶体叫水晶,当水晶在大气随气流上下翻腾,聚集起来变得足够大时,就形成雪花在地面飘落。
雪花的大小取决天气温度,温度越低,形成的雪花越小。由于构成雪片的结晶能反射光,因此雪呈白色。
雾:当过冷的水滴碰撞在冰晶(或雪花)上,则成霰。
冰雹:霰在积雨云中随着气流多次升降,不断与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透明层和不透明层交替的冰块,落到地面就是冰雹。
露:地面上的空气中含有肉眼看不到的蒸汽,当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夏季植物上的水珠)。
霜:如果地表气温降到0℃以下时,则水汽直接凝结成固态(凝华),就是霜(冬季早晨路旁干草上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3.甲乙分别有一个生态瓶,乙发现甲的生态瓶中的植物比自己的存活时间要长,于是提出猜想:生态瓶中有无动物是影响其中植物存活时间的原因,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乙的猜想是否正确。 13分
实验名称
实验准备
控制变量
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