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演练第561期
1.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 )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A、生存
B、参与
C、隐私
D、受教育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这一规定确认并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故选D。
2.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而可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答案】C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如果老师开导了(学生)还是不懂,那么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这符合量力性原则的内涵。故选C。
3. 在安排课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性质和特点,促使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现象的发生,这是安排课表的( )。
A、迁移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适宜性原则
D、系统化原则
【答案】A
【解析】迁移性原则是指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促使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现象的发生。故选A。
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 )。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爱国敬业
【答案】B
【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话体现了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无边际。故选B。
5. 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 )。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B、发展是跳跃的
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
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答案】A
6. 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故选A。
7.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社会制约性
B、永恒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根本特征,也被称为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有目的是目的性的反映,培养人是将人从生物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性的体现。因此选择C。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以及相对独立性。故选C。
8. 小学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则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学生思维的特点不同,教学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思维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强调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故选B。
9. 夏丽怀疑同桌李丽在课间趁自己不注意偷拿了自己的手机,于是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不问缘由就对李丽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李丽的( )。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财产权
【答案】A
【解析】侵害学生人身自由权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黄老师不问缘由就对李丽搜身,侵犯了李丽的人身自由权。故选A。
10.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A、教师的知识
B、教师的能力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期望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