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教育试题

教育试题

2009年云南某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4-04-24 19:05:21教育试题221 收藏
[!--smalltext--]

2009年云南省某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满分为100分)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辩证法既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与唯心主义同流。()

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4.企业精神是领导者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

5.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7.社会责任是法律和经济要求企业承担的义务。()

8.激励的出发点是需要。()

9.软科学是由研究电脑软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

10.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1. “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这句话的哲理在于说明()。

A. 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至关重要

B. 领导班子成员年轻化至关重要

C. 领导班子中一把手的选用至关重要

D.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12. 商品等价交换是指()。

A. 价格相等B. 价值相等C. 数量相等D. 质量相等

13.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于()。

A. 1767年B. 1867年C. 1967年D. 1787年

14. 多头管理所带来的混乱是由于违反了下面哪项管理原则?()

A. 命令统一原则B. 授权原则

C. 例外原则D. 权责对等原则

15. 战略决策的核心是()。

A. 战略目标B. 战略思想

C. 战略重点D. 战略阶段

16.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泰罗B. 孔茨C. 梅奥D. 巴纳德

17. 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

A. 制度层B. 物质层

C. 精神层D. 文化层

18. 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 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真理的辩证性

D. 真理的客观性

19.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A. 香港问题B. 台湾问题

C. 澳门问题D. 香港和澳门问题

20. 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指的是计划的()。

A. 必要性B. 可能性

C. 重要性D. 有效性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21. 国家的象征是()。

A. 国旗B. 国徽

C. 国歌D. 国家主席

E. 首都

22. 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

A. 国家工作人员

B. 人民团体

C. 任何企业单位

D. 任何事业单位

E. 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

23. 下列行政机关的行为中,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有()。

A. 制定规章制度B. 发布戒严令

C. 行政复议D. 采购办公用品

E. 行政处罚

24. 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是()。

A. 概念技能B. 人际技能

C. 技术技能D. 人事技能

E. 安全技能

25. 我们在收入分配领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调整、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前提条件是()。

A.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B. 理顺分配关系

C.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D. 促进社会公平

E.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26. 在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中,属于市场主体内部的因素有()。

A. 目标市场的选择B. 价格水平的变动

C. 促销手段的运用D. 营销方法的确定

E. 经济政策的变化

27. 领导理论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A. 领导品质理论B. 领导权力理论

C. 领导行为理论D. 领导作风理论

E. 领导权变理论

〖=2〗28. 收入政策的目标选择可分为()。

A. 收入来源政策的目标选择

B. 收入结构政策的目标选择

C. 收入形式政策的目标选择

D. 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选择

E. 收入总量政策的目标选择

29. 下面对员工培训和开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

A. 培训和开发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

B. 培训和开发是为组织实现目标服务的

C. 培训和开发是员工职业发展的助推器

D. 培训和开发是一种管理手段

E. 培训和开发是对员工流动的一种约束措施

30.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 社会保险

B. 商业保险

C. 社会救济

D. 优抚安置

E. 社会福利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 写出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3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3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 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

36.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并举实例分析。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7. 如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38.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七、论述题(10分)

39.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9年云南省某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试卷

一、判断题

1.√[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不能好高骛远,这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一样的道理。联系我国现有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着手,要从社会保障、社会就业、民主法制、社会秩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素质等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做起。所以这句话的含义是正确的。

2.√[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派别,分别有自己不同的哲学观点。而辩证法是一种论证方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手法。唯物主义可以使用辩证法,唯心主义也可以使用辩证法。黑格尔的哲学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

3.√[解析] 这句话表明了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把运动和物质分开来谈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

4.×[解析]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所以说“企业精神是领导者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解析]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国企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决定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解析] 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平行沟通和下行沟通。

7.×[解析] 社会责任指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通常指组织承担的高于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不仅包括法律和经济上的责任,还包括持续发展责任、道德责任。

8.√[解析] 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9.×[解析] 软科学是借用计算机的“软件”名称而来,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但并非是由研究电脑软件发展而来。一般地说,软科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常被人们称为改革社会所必需的一种社会软件。它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复杂的社会课题(人、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的政策课题和社会问题)进行预测、规划、管理和评价,从整体上探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

10. ×[解析]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组织原则、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1. C[解析] 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领导者的作用,领导者对团队的带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题干中“一头”率领“一群”则体现了领导班子中一把手的选用至关重要。所以C项正确,其他选项无从体现。

12. B[解析] 商品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客观要求,是指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相等,货币产生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故B项正确。

13. B[解析]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故B项正确。

14. D[解析] 多头管理是指多个职能部门各管一摊儿的情况,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责任。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多头管理是商品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问题不在于多头管理本身,而在于权责不够明确,做不到权责一体。因次,多头管理所带来的混乱违反了权责对等原则。故D项正确。

15. A[解析] 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 战略决策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它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决策正确可以使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高竞争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战略目标是指一个历史时期内全局性的奋斗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战略目标规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终点,是战略决策的核心。故A项正确。

16. C[解析] 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故C项正确。

17. C[解析] 精神层即组织精神,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努力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支柱,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特征、形象、地位等的理解和认同,也包含了对组织未来发展和命运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

18. C[解析] 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真理的辩证性。承认绝对真理就是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相对真理应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故C项正确。

19. B[解析]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自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海峡两岸对峙了将近30年。台湾同胞在与大陆分离的这30年中,尽管已经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意识,但也从未忘记他们是炎黄子孙。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但“一国两制”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20. C[解析] 正确的做事是方法,做正确的事是目标,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结合既定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望。这体现了计划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21. ABC[解析] 国旗、国徽和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个公民和组织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和国歌。故A、B、C项正确。

22. AE[解析]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含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3. CE[解析]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故CE项符合题意。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在第十二条第一款中仅列举了两项:国防行为和外交行为。国防行为主要指宣战、应战、发布动员令、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调动军队、设立军事禁区等。外交行为主要指与外国建交、断交、签订条约、公约、协定等。B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A项是抽象行政行为。D项是行政机关日常的交易行为,不属于行政行为。

24. ABC[解析] 作为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诸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会计或者制造等。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这些技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直接处理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人际技能是指具有良好人际技能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对企业充满热情和信心,这些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是必备的。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境。故A、B、C项正确。

25. ABCDE[解析] 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在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下,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方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故A、B、C、D、E项正确。

26. ACD[解析] 由于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是有限的,而消费者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企业只能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者群体作为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明确企业应为哪一类消费者服务,满足他们的哪一种需求,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故A项正确。由于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价格水平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其中反映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变动,是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生产性因素。同时,影响商品价格形成的其他各种因素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价格水平起作用,如币值的变化,一般会对所有商品价格都产生影响;个别商品的价值量或供求关系的变化,只对该商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家政策则会因其内容或具体变更的不同,而对个别商品价格或对所有商品价格发生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企业使用促销手段,旨在对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短程激励。在一段时间内调动人们的购买热情,培养消费者的兴趣和使用爱好,使消费者尽快地了解产品。故C项正确。营销方法是企业采用的一种应对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的策略。故D项正确。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属于外部因素的影响,故E项不符合题意。

27. ACE[解析] 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品质理论(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故A、C、E项正确。

28. BE[解析] 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可分为收入结构政策目标选择和收入总量政策目标选择。故B、E项正确。

29. ABCD[解析] 员工培训与开发指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训练,以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增加员工知识、提高员工技能、激发员工创造潜能,进而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故A、B、C、D正确。

30. ACDE[解析]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几大方面,它们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社会保险是最主要的社会保障形式。社会保险具有依法实施、政府主办、不以盈利为目的三个基本特征,所以商业保险不属于社会保障。故A、C、D、E项正确。

四、简答题

31. 实践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素,它的能力结构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和情感意志力,其社会结构有个人、集团、社会和人类四种形式。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活动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有自然、社会和精神三种形式。中介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的主体受制于客体,客体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性质等等,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内容和范围;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使之满足人们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既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同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方面,构成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32.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生产资本的构成与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周转慢,流动资本周转快,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所以,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大小以及它们周转时间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在资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固定资本越大,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就越快。生产资本的构成是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首要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资本周转时间,即资本周转持续时间,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从大的方面说,它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而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本身又有许多组成部分。不同的资本,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周转时间是不同的,会影响资本周转的速度。具体包括:第一,劳动期间,是指一定生产部门为提供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相互联系的工作日时数。劳动期间的长短,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第二,非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的另一部分。非劳动时间包括劳动过程正常中断的时间即正常停工时间、自然作用时间和生产资料储备时间。要缩短周转时间,加快周转速度,不仅要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而且要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距。第三,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距市场的远近,以及交通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应改变运输条件、加强市场信息搜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33.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4)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包括: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五、论述题

3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反过来,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站在时代的前列,才会有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世界视野,才会有思想的真正解放。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与时俱进从外在表现上看是顺乎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其实质则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以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

36.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思想教育于一身的学科,它从总体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都有所提高。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过去一段时期,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一部分教师不太注意教与学的关系,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均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开展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或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列举实例:

在一个实验班中,老师发现学生零花钱越来越多,每月少则10多元,多则50元。老师虽然想到了这些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一定经济条件,但是这种习惯是不好的。于是就结合“节约”一课,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克服乱花钱的坏习惯,和同学一起办起了班级“小小储蓄所”。仅3个月,全班同学就存入700多元钱。通过这项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真可谓“以爱换爱爱河浸种根粗苗壮花吐艳,将心比心心海育苗叶茂花红果喷芳”。

在这个实例中,这位老师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当老师发现学生零花钱越来越多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办班级“小小储蓄所”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主动克服乱花钱的习惯,使全班同学踊跃参与,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六、简答题

37. 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目标明确。对新课程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多样、恰当又符合学生科学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

(2)重点突出。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3)内容正确。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修正。

(4)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5)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课的进程要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课堂教学效果要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和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三对重要关系来进行评价。 ①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两个“量”的变化。一是参与度,即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学生数占全班学生数的比例;二是创新度。②还要在总体上观察这堂课的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三对关系是否和谐。

38.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七、论述题

39.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以一定的外在形式,并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些问题他们即使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简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