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矛盾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6)一般与个别结合原则。
2.B【解析】生理的成熟是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基础。
3.C【解析】“一目十行”和“耳听八方”说的是注意的范围与分配。
4.C【解析】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是在婴儿7个月左右发生的。
5.C【解析】略。
6.A【解析】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主要因为:幼儿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想象内容零散,不成系统。
7.B【解析】儿童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8.A【解析】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渐出现间接理解,通过一系列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进行。
9.D【解析】研究表明,儿童最先能辨别大小。
10.B【解析】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如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评价自己乖不乖。进入幼儿园以后,特别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孩子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步发展起来。小班孩子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如知道打人、咬人是不好的;中班孩子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如中班孩子的告状行为就是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幼儿在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示出愤怒或谴责的同时,还对弱者表现出同情,并表现出相应的安慰行为。
11.A【解析】略。
12.B【解析】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13.C【解析】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是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男女两性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14.D【解析】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5.A【解析】家庭是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来自父母。
16.A【解析】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17.C【解析】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以及学习的自主性。其中,关注环境的内容包括:浇花、除草、饲养小动物等。
18.A【解析】示范法是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或教学表演,为儿童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
19.A【解析】角色扮演法是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减少消极社会行为的有力手段。
20.B【解析】“上梁”可理解为长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长辈做了坏事孩子会模仿着做,由此看出这句古话告诫家长育儿应遵循做好榜样的守则。
21.B【解析】幼儿一般从4个月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22.B【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23.A【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幼儿德育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
24.B【解析】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
25.A【解析】行走的敏感期是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26.A【解析】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
27.B【解析】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28.A【解析】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如下变化:①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②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③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④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29.D【解析】人口对教育纵向结构的影响表现为接受各层次教育的学生人数要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调整。
30.C【解析】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三种作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如果没有后天经验,儿童也可以向前发展。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