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广西区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1.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③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④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高度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①正确,《决议》在“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部分指出:“(五)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②正确,《决议》在“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部分指出:“(一)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③正确,《决议》在“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部分指出:“(二)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④正确,《决议》在“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部分指出:“(三)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2.“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重点任务和战略方向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
B、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C、促进经济社会全面高速发展
D、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发展到质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C项错误,A、B、D三项正确,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故选C。
①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孙中山
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③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④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①正确,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于2021年10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孙中山先生说过:‘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
②正确,“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在狱中所作的七言绝句《狱中题壁》,意思是:即使屠刀架在了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③正确,“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出自周恩来的《无题》,意思是:用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④正确,“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出自陶铸的《赠曾志》,意思是:往事犹如过眼云烟,都忘记吧,心里没有私心,这样人生的天地才宽阔无边。
综上所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有4项。故选D。
A、两次到达非洲,增进了中非人民的友谊
B、使南亚各个国家第一次对中国有了认识
C、基本打通了中国沿海通往印度半岛的航线
D、在满剌加建立仓库,作为远航途中的中转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A项错误,郑和七次下西洋,分别是第四、五、六、七次到达非洲,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第四次下西洋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船队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东非麻林迪(肯尼亚)。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等;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出发,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B项正确,早在汉唐时期,中国就与南亚地区有了人员上的往来,但大多为通商或游历,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明朝初期,郑和历时28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将先进的中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远播海外。同时,南亚诸国不断以国家之名遣使来华,加强了互相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因此,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使得南亚各个国家第一次对中国有了认识。C项正确,1411年,郑和第三次远洋归来,19个国家的使节随同他一起到明朝来访问,明朝的对外关系达到了一个高潮。郑和三下西洋基本打通了中国沿海通往印度半岛的航线,为了进一步打通去往波斯湾各国的航路,1413年,明成祖又派郑和第四次远航,横渡印度洋,前往波斯湾。D项正确,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带着大量的丝绸、瓷器、粮食等物资,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这次远航途经满剌加(今马六甲),最终到达印度半岛西南著名的大商港的古里(今卡利卡特)。在满剌加和古里,他受到了两地国王的欢迎,宣读了明朝皇帝的国书,向两位国王赠送了礼物,并分别在两国立碑纪念。郑和还在满剌加建立了仓库,存放货物,作为远航途中的一个中转站。故选A。
注:此题题目设置有误,B项说法存在争议,A项错误更明显。
A、屠呦呦发现了治疗疟疾的新疗法
B、赛珍珠曾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
C、莫言曾因《红高粱》获得茅盾文学奖
D、李政道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创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正确,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三位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她设计出一套提纯方法制成青蒿素,这种活性药物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B项正确,赛珍珠,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1892年10月,赛珍珠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1932年凭借其小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三个诺贝尔文学奖。C项错误,莫言,本名管谟业,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1年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D项正确,李政道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在1957年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以后,对某些弱相互作用中发生的破坏时间反演不变性现象的解释,作出许多重要贡献。李政道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同步辐射设备,并多次回中国访问讲学。故选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