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全国概况

全国概况

湖南省省情

2014-02-12 22:44:20全国概况320 收藏
[!--smalltext--]

 湖南省省情

一、概况

湖南,位于中国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诞生的地方。湘江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它自南向北流贯全省,注入洞庭湖,湖南因而简称“湘”。湖南境内广植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湖南省还有“芙蓉国”的美誉。毛泽东曾在诗中盛赞:“芙蓉国里尽朝晖”。湖南东邻江西,北交湖北,西连重庆、贵州,南接广东、广西,辖13个市和1个自治州,共有136个县(市、区)以上行政单位,省会设长沙市。全省地势是: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罗霄山脉,南有南岭,西有武陵、雪峰山脉;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为丘陵、盆地。湘江、资江、沅江、澧水(称“四水”)汇聚洞庭湖,流入长江。按地理位置,全省大致可分为湘北(常德、益阳、岳阳三市)、湘中(长沙、株洲、湘潭、邵阳、娄底五市)、湘南(衡阳、永州、郴州三市)和湘西(怀化、张家界两市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区域。湖南总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湖南户籍人口总数达到6805.70万人。

二、资源矿产

1.国土资源

湖南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23.01万公顷,湖南的国土资源特点之一:山多平原少,林业用地广,垦殖指数低,为发展农牧、渔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多种土地资源。特点之二:岭谷相间,丘陵盆地交错,本省境内山岭与河谷具有相间分布的特点。湘、资、沅、澧四水分别贯穿一些盆地。湘江流域盆地最多,规模一般也较大,重要的有零陵-祁阳盆地、衡阳盆地、株洲盆地、湘潭-湘乡盆地、长沙盆地、醴陵盆地、茶陵-永兴盆地等。资水流域有邵阳-隆回盆地。沅水流域有溆浦丘陵盆地、黔阳盆地。澧水流域以大庸盆地较大。这些盆地多数耕地较为集中,而水运一般又较便利。

2.森林资源

湖南位于中亚热带中部,湖南森林既有亚热带森林的典型特征,又有其地方特点。湖南森林的基本特点有:森林植物区系丰富,起源古老,珍稀树种多,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湖南维管束植物已知246科、1231属、4263种(含321变种),估计约有5000种。湖南木本植物有113科、500属、1997种和220变种(及变型),约占全国8000种的25%。湖南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华夏植物区系”成为现代湖南植物区系的渊源。湖南有水杉、水松、鹅掌楸、连香树、水青树、杜仲等“活化石”,还有莲座蕨、紫萁、海金沙、里白、芒萁、双扇蕨、金毛狗等古老的蕨类植物,其同类化石多发现于二迭纪至三迭纪地层,有的可追溯至石炭纪。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如木兰科、八角科、三白草科、毛莨科、金粟兰科、小檗科等在本地大量分布。

由于湖南具有第三纪古热带的历史渊源,热带性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湖南位于亚热带位置,地处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且地形复杂,境内多山,所以亚热带区系、温带区系植物均占有相当的比重,表现为较显著的混合和过渡性质。值得注意的特点是,湖南还拥有较丰富的东亚特有、中国特有、和东亚—北美特有区系成分,这些特有成分无疑构成了湖南植物区系的精华部分,以水杉、银杉、水松、白豆杉、银杏、金钱松、珙桐、杜仲、钟萼木、香果树、金钱槭、喜树、银鹊树之乡著名于世。

3.生物资源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植被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湖南野生动物资源中,对农业有益的动物有265种;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90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华南虎等18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等65种,三类保护动物有黑熊等7种。湖南的家禽家畜品种齐全,分布广泛,禽鸟种类繁多,共有500多种,占全国鸟种数的45%。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的一、二、三类珍禽共22种,占全国鸟类保护数的44%。湖南一类珍禽有白头鹤、白枕鹤、红腹角雉、白鹤、黑鹤、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二类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湖南有林地11302万亩,占湖南总面积的35.7%。森林覆盖率为34.3%,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现有木本植物2470种,林业用地占湖南土地面积为57.4%。现有活立木蓄积量2.749亿立方米。其中用材林1.84亿立方米,年生长量1100余万立方米,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产材林基地之一,有“广木之乡”的雪峰山区,有“江华木”产地的湘南南岭,还有竹林面积984万多亩,毛竹蓄积量89亿根,居全国第三位。湖南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茶叶等,湘西自治州素有“金色桐油之乡”的美称,洞庭湖君山盛产的“君山银针”茶,在唐代就作为贡品,1982年被列为我国10大名茶之一。此外,省内还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4.能源

湖南的能源建设主要包括原煤生产、原油加工和电力建设。

湖南是中国南方产煤较多的省份,现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4亿吨,其中保有储量28.4亿吨。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郴州、衡阳、娄底、邵阳、长沙、湘潭、株洲、怀化7个市,占湖南保有总量的95.4%。

湖南水能蕴藏量为1532.45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有1083.9万千瓦,现在已建有凤滩、东江、五强溪等一批较大水电站。湖南的火力发电厂也不断新建、扩建,现在有耒阳电厂、华能岳阳电厂、石门电厂、湘潭电厂等4个大型火电厂。2010年前,还将兴建一批水电站和火电厂,并做好建设核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

湖南电网已覆盖湖南90%以上的地域,现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017万千伏安、线路14939公里,已进入了一个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设施为主网架,以30万千瓦等级机组为主力机组、拥有百万容量大电厂的大电网、超高压、大机组、高参数的新阶段。

湖南有关石油的蕴藏正在勘探,外国投资者也在加盟此事。湖南省目前虽不生产原油,但80年代就建有原油加工企业,坐落在岳阳的长岭炼油厂,年加工能力500万吨左右,年产汽油和柴油等用于动力机械的燃料油200万吨左右。

附录湖南省省情综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5.水资源

湖南水资源丰富,构成全省水资源的地表水径流量大,地下水资源充足。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2.8亿立方米(本境水资源1620亿立方米,外省流入的客水资源46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57亿立方米。

地表水年际间变化较大,富水年的水量为枯水年水量的2~2.5倍。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4~7月,这4个月的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50~70%。

地下水资源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季地下水资源丰富,枯水季节地下水资源不足。

三、气候特点

湖南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与本省位于北纬24°39′~30°08′之间,居亚欧大陆东南部,面向太平洋,省境东南亚边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密切相关。湖南气候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全省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第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四、地理地形

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占70.2%;岗地与平原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5.3%。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击平原,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状汇入洞庭湖。

最高点位于石门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为炎陵(原“酃县”)的斗笠顶(2052米),桂东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宝顶(2021米)和道县的韭菜岭(2009米)。

武夷山脉位于湘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渐降。澧水的源流与支流多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成为平行状水系注入干流,最后转向东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脉地势较高,南端高达1500米左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雪峰山脉为资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贯穿于湖南西部,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交通的主要屏障。

五、区划人口

1.人口总量

2007年末,湖南户籍人口总数达到6805.70万人,常住人口为6355万人(总人口减去净流出半年以上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2%。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湖南省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湖南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湖南人口仍将以年均30多万左右的速度增长。

受20世纪80~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湖南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2.人口结构

2007年末,全省男性人口占51.93%,女性人口占48.07%,总人口性别比为108。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12%;15~64岁人口占74.90%;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8%。

3.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7年末全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0.45%,乡村人口占59.55%。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2007年,湖南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累计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1000万左右的人口。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4.湖南省少数民族

全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有土家、苗、侗、瑶、回、白、壮、维吾尔等8个民族。据省统计局公布的“五普”统计数据,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已达6410694人,比“四普”时的4813300人增加了159739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63274173人的10.13%,比“四普”时增加了2.18个百分点。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已达4010117人,占自治地方总人口5314387人的75.46%,占全省总人口的6.34%;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已达2400577人,占散居地区总人口57959786人的4.14%,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湖南省民族地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吉首、凤凰、泸溪8个县、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享受自治地方待遇的桑植县、永定区,绥宁、会同、沅陵、江永、石门、慈利、武陵源7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半数的县、区和100个民族乡。

全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市、区)均分布有少数民族。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地区的国土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7.8%和28%。

六、发展简史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个直辖市、10个行政督察区、77个县。具体情况如下:

省辖市:长沙市(民国22年设,省会),衡阳市(民国32年设)。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岳阳,辖8县:岳阳县、长沙县、湘阴县、临湘县、浏阳县、平江县、湘潭县、醴陵县;第二行政督察区,治耒阳,辖8县:耒阳县、衡阳县、衡山县、攸县、茶陵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郴县,辖10县:郴县、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资兴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蓝山县、嘉禾县;第四行政督察区,治常德,辖9县:常德县、澧县、桃源县、石门县、华容县、南县、慈利县、安乡县、临澧县;第五行政督察区,治益阳,辖6县:益阳县、湘乡县、安化县、汉寿县、宁乡县、沅江县;第六行政督察区,治邵阳,辖6县: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隆回县;第七行政督察区,治零陵,辖8县:零陵县、祁阳县、宁远县、道县、东安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永顺,辖6县:永顺县、龙山县、大庸县、保靖县、桑植县、古丈县;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沅陵,辖8县:沅陵县、溆浦县、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泸溪县、麻阳县;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洪江,辖8县: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

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攸县、郴县、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成为湖南最早的基层工农政权。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权的先声。

七、文化遗产

湖南共有十大文化遗产,具体介绍如下。

炎帝陵:位于株洲市炎陵县,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据史书载当不晚于五代前。整个陵区处于群山环围之中,洣水在山下缓缓流淌,林阴浓郁,氛围静谧,景色幽中透雅。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舜帝陵:位于宁远县城南30公里的九嶷山,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为宫殿式四进布局。午门、拜殿、正殿、寝殿依次递进,重檐斗拱,气势恢宏。舜帝陵是中华民族杰出始祖、“五帝”之一的舜帝之陵寝。它是被我国陵墓史料《陵墓志》记载的“最古老的陵墓”。

里耶古城遗址:位于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内取出了近3万枚秦简,因此开始为世界所了解。古城的发现,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全国秦汉时期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共有3座墓,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儿的墓。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不但品种繁多,且极为珍贵,艺术性高,实用性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轰动了海内外。

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年)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永州市祁阳县,此处苍崖石壁,濒临湘江,巍然突兀,浯溪露天摩崖,为南国摩崖第一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时千百年,享誉海内外。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

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我国著名的五岳之南岳,自古天下闻名,尤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形成的人文景观著称。衡山有72峰,南起衡阳市城南的回雁峰,北止长沙市的岳麓山,峰峰秀丽,峰峰神奇,在湖湘大地上逶迤800公里。南岳景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林木繁茂,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素有“五岳独秀”之称。

凤凰古城:凤凰古城位于湘西凤凰县,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独具特色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吊脚楼、石板街充满了民族风情。

韶山毛泽东故居:坐落在苍松翠竹的韶山冲中,距长沙市104公里,是一座土墙灰瓦的普通农舍。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肩担、水桶、锄头等。

八、经济建设

1.区位优势

湖南北枕长江,南邻两广,西连贵州、重庆,东接江西,处于中国东部沿海与西部腹地的过渡地带,是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开放带的结合部,是内地的前沿、沿海的内地。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腹地转移的过程中,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从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等主要城市到港澳及广州、上海等沿海大城市,陆路均可朝发夕至或夕发朝至。湖南处于“泛珠三角”区域与长江流域开放带的结合部,与粤港澳地缘最近,具有承东接西南联北进的枢纽地位。从长沙出发,沿京珠高速公路,直通货柜车7小时左右可达广州、当天可抵香港,具有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扩大与港澳地区交流、开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的地缘优势。

2.交通

湖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比较发达,陆路、水运、空中已联结成一个庞大的运输网络,既沟通全国,又把湘中平原、洞庭湖区的“鱼米之乡”,湘西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和武陵源、岳阳楼、南岳等风景名胜区紧密相联。

铁路:湖南有京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浙赣、湘黔、湘桂、石长、焦柳、洛湛等铁路连接东西,营运里程2774公里。此外,境内还有地方铁路醴(陵)浏(阳)铁路、郴(州)嘉(禾)铁路、益阳铁路、和专用铁路1200余公里,与国家铁路相连接,株洲、怀化都是大型货运编组站,全省14个市、州和大部分县(市)都有铁路经过。

公路:“十五”期间,湖南省国省干线公路完成建设投资208亿,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87875公里,桥梁13043座,全省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和87.7%的行政村通公路。湖南路网密度不断加大,技术状况不断改善,通行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省会长沙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纵横交错、干支结合、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布局合理的公路交通网络。目前,湖南省境内有三条国道主干线:北京至珠海(G030)、上海至瑞丽(G065)、衡阳至昆明(G075)、七条国道:G106、G107、G207、G209、G319、G320、G322和64条省道。其中,G106、G107、G207、G209线从北到南纵贯湖南东、中、西部,G319、G320、G322线由东至西横穿湖南北、中、东南部。

水运:湖南水运资源丰富,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四条河流纵横全省,干支相连,汇于洞庭,注入长江,形成了湖南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各地的天然水运网。全省航道通航总里程10050公里,水深1米以上航道3417公里。七级以上航道3031公里,其中三级257公里,四级73公里,五级899公里,六级1169公里,七级633公里。航道设标里程3041公里。湘江边的株洲到城陵矶外贸港的257公里航道,已可通千吨级轮船,株洲至衡阳的182公里航道也将可通千吨级货轮。水运生产的依托——港口,一直是政府十分重视的建设项目,现在湖南基本形成了适用不同船舶装卸需要的港口网络,目前,拥有年吞吐量10万吨级以上的港口69个,其中年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港口11个,港口年通过能力9100万吨。拥有千吨级泊位27个,装卸机械1508台。岳阳城陵矶港是湖南外贸出口港,靠泊能力5000吨。岳阳、长沙、株洲等地铁路直接进入港区,实现了铁路、水运相接的中转联运。

航空:湖南航空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长沙黄花机场和张家界机场航班可直达韩国、香港等地,常德机场、永州机场和芷江机场已投入使用。如今,全省已开通了56条航线,通航全国45个大中城市。湖南航空口岸已开通了10多条直达香港、澳门、韩国首尔、清州、大邱、光州、釜山、泰国曼谷、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日本鹿儿岛等地的定期和包机航线,截止2007年12月底,长沙海关在湖南航空口岸监管进出境人员首次突破50万人次,达到50.4225万人次。

3.电力

湖南电网已基本覆盖全省,现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017万千伏安、线路14939公里,已形成了一个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输变电设施为主网架,以30万千瓦等级机组为主力机组、拥有百万容量大电厂的大电网、超高压、大机组、高参数的电力系统。湖南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532.45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有1083.9万千瓦,现在已建有凤滩、东江、五强溪等一批较大水电站。湖南的火力发电厂也不断新建、扩建,现在有耒阳电厂、华能岳阳电厂、石门电厂、湘潭电厂等4个大型火电厂。湖南的发电量,加上与葛州坝电站联网,现在电力较为充裕。电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任重道远,2010年前,还将兴建一批水电站和火电厂,并做好建设核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

4.通讯

湖南电信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信息基础设施有了新发展,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支撑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电信通信能力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2005年末,全省长途通信数字微波线路长度1.08万公里;长途光缆线路长度2.81万公里。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1216.6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585.87万户。2005年末,全省本地电话用户1214.41万户,比前一年新增129.06万户,增长11.9%;移动电话用户1249.00万户,新增212.65万户,增长20.5%。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8.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8.6部/百人,比前一年末分别提高1.8部/百人和3.1部/百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年末,全省广播电台13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8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02座;电视台1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58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9万公里,比前一年增加1.8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28万户,增加10万户。全省乡镇广播电视机构2247个,通广播电视的乡镇2281个,通有线广播电视的乡镇2135个,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40027个,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28926个。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73.6台/百户,比前一年增长28.4%。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2.5%,比前一年提高0.4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4%,提高0.36个百分点。互联网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至2005年末,全省WWW站点数(包括CN、COM、NET、ORG的网站)为9401个,占全国WWW站点数的1.4%;域名数为41994个,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CN域名数为14097个,占全国CN注册域名总数的1.3%。互联网上网人数348万人,比前一年增长11.5%,占全国上网人数的3.1%,占湖南总人口的5.2%。无线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无线电监管功能不断增强。2005年末,全省拥有各类无线电台1500万台,微波电路3万公里,移动基站51000多个,各类卫星地球站172个。

九、旅游事业

旅游线路和设施。目前,湖南省已形成了以张家界为代表的风光旅游、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长沙为代表的文化休闲旅游3大旅游主架,再加上其他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或景区景点,如衡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郴州的温泉特色、岳阳的湖光特色、益阳的山水特色等,全省的立体化旅游网络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方面,不仅完成了对衡山、桃花源、岳阳楼等古老景区、景点的改造、扩建和整修,而且加大了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开发出了舜帝陵、张谷英等一批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旅游景区。同时,通过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各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便利往来,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品档次,拓展了旅游空间,增强了接待能力。到2006年底,全省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景点达256家,日接待能力达24万人;共建成国家等级以上风景区93个,占全国的7.9%;4A级以上景区27个,占全国的8.5%。先后有长沙、张家界、岳阳等13个城市被国家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到2006年底,全省旅行社已发展到588家,旅游星级饭店501家,床位44万张,导游14832人。

旅游客人接待。近年来,湖南省各地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地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如将山水游与民族风情游结合起来,将山水游与文化游结合起来,将休闲游与文化游结合起来等,大大提高了景区的吸引力,延长了游客的游玩时间。2001—2006年,国内旅游者中,一日游游客逐年减少,由2001年的5102万人次下降到2006年的4448万人次,而过夜游客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53%上升到76%。

旅游收入。2004—2006年,湖南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比全国同期平均增速高36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21.95%,比全国高96.75个百分点。2006年湖南旅游总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6.6%,比2003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1.5%,上升了1.2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2003年的第14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从2003年的第25位前移到第12位。与中部六省比较,湖南旅游总收入规模居第二位,旅游外汇收入居第一位。2006年,湖南旅游产业共创造增加值29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2006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588.39亿元,为2000年的3.95倍,年均增长25.7%;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为7.9%,比2000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