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研究。
2.D【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优良品质就能得到发展。
3.A【解析】题干是对关键期的解释。
4.A【解析】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各科都实施了改革试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D【解析】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6.D【解析】我国在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7.A【解析】教师不同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8.A【解析】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叫正强化。
9.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若人为地打破这个顺序,就会适得其反。
10.C【解析】“三基”是指读、写、算。
11.C【解析】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很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这就是有结构问题。
12.A【解析】第斯多惠认为好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接受和发现真理,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3.A【解析】智力测验是认知测验的一类。
14.A【解析】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15.B【解析】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16.B【解析】略。
17.B【解析】题干是过度焦虑的儿童的表现。
18.A【解析】西周以后,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19.B【解析】教学环境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20.B【解析】教师思维越流畅,教学效果越好。
21.D【解析】题干是对标准参照评价的解释。
22.C【解析】罗森塔尔等人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23.B【解析】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4.B【解析】赫尔巴特从心理学“统觉”原理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25.C【解析】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
26.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27.A【解析】通过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德育的疏导原则。
28.D【解析】适当运用反例,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对概括和规则的本质认识。
29.A【解析】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30.A【解析】1878年张焕纶在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小班,这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