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二
二、简答题
1.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和主题晚会。
2.(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3.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设计划中设置的学科,保证各门学科教学时数;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使学校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5.首先,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主,教育质量就能提高,反之则下降,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其次,学校工作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三、材料分析题
1.(1)原因: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②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再有趣一些,他肯定会全神贯注听课的。
③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⑤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2)方法:①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也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
③帮助学生在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⑤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经常提问。
2.【答案要点】(1)教学过程是指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①间接性;②教育性;③有领导的认识;④交往性。
四、教学设计题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