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广东省纪委遴选笔试真题(纪律审查岗)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干部被‘围猎’的风险明显增加,必须下大力气防止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灯下黑’问题。”省纪委相关负责人直言,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廉洁“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不具有天生的腐败“免疫力”,要从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为此,我省成立了纪检监察机关内务监督委员会,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对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小题大作”、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防止出现“灯下黑”。对一身正气、敢于坚持原则、勇于与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纪检监察干部,旗帜鲜明地给予鼓励和支持。
目前,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纪委已全部成立了内务监督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今年,我省还将重点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约谈纪检监察干部制度,制定室主任“一岗双责”责任清单,把从严治党体现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材料二:大概是中纪委十八大以来作出的各项针对自身建设,监督改进举措。
材料三:2017 年 1 月 4 日晚 8 点,央视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
中篇《严防“灯下黑”》首度披露了曾经参与查办过慕绥新、马向东、武长顺等大案要案的中央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落马细节。
专题片解说称,袁卫华案是中央纪委机关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件。这名 37 岁的处级干部虽然职级不高,但违纪行为却非常严重和恶劣。袁卫华曾经是家乡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院高材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考入中央纪委机关工作,曾经参与查办过慕绥新、马向东、武长顺等大案要案,也曾经立功受奖。
袁卫华在央视镜头中忏悔说,“我的求学之路是很顺的,始终是第一第一第一第一,一直到北大。因为我当时对自己仕途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快速的规划,希望能够尽快地进入处级这个岗位。但是这个目标情况之下,如果顺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真的特别后悔做这些事情。一方面反腐败,一方面腐败,这个确实是自己觉得挺后悔,悔恨的一件事情。”
“袁卫华众多违纪行为中最为突出、最为恶劣的问题,是故意泄露案情。他不止一次将工作秘密拿来做交易,其中第一次发生在 2004 年,他主动向某副部级干部泄露举报内容。”专题片的解说指出。
解说称,这名副部级干部任职的地区,属于袁卫华所在的第六纪检监察室对口联系的地区之一,袁卫华因此有机会掌握反映该地区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
而第一次泄密,就换来了一个超乎他想象的大工程。袁卫华在央视镜头中亮相时说,“是举报信,知道有这个事儿,我就先口头给他讲的。他说你能不能给我看一眼,我说行啊,我说哪天回去了我给你拿过来。我想和他处好关系,然后通过交往以后我希望通过找他要点工程……他也是觉得我这个人可能未来会对他有用,所以他就愿意用这个重量级的工程去和我交往。因为我也是很忐忑地和他交往,我是科级干部,他是副部级干部。但是在一张嘴的情况下,竟然我成功了,这样就真的是有一种一发不可收的感觉了。”
专题片解说称,“这就是袁卫华泄露问题线索交换来的第一个工程,这个保护区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被交给了袁卫华父亲的工程队。在儿子到中纪委工作之前,袁卫华的父亲手下只有一支三五个人的小包工队,只能承接一些防水、房屋翻修的小工程,但他儿子却帮他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承揽工程专业户。袁卫华则要求父亲订立遗嘱,写明‘将家庭财产全部给大儿子袁卫华’。多年来,袁卫华利用自己的权力,承揽到总金额超过 10 亿元的工程项目。”
在央视镜头中,已落马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委原书记侯凤岐说,“中纪委找我谈话,我也心里没底,不知道谈什么问题,所以我给他打电话,他当时也跟我说,说是没啥,就是在调查某案过程中,有一个情节需要你证明,我从内心是表示感谢吧,那我们水利上有工程,就给他引荐。”
专题片的解说称,“袁卫华除了通过拿工程牟利,也收受大量财物。党的十八大之后,他仍然没有收敛、收手,泄密内容除了中管干部的问题线索,还包括重要案件的初核方案、审计报告、调查报告等,甚至帮审查对象一起分析情况,出谋划策。”
解说称,“就在 2015 年被立案审查的前几天,袁卫华还为父亲运作拿到了两个工程。他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情节如此严重,令人震惊,也令人深思。”
惹人注目的是,在央视镜头中,时任中央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穆红玉点评袁卫华案件时透露,“袁卫华是典型的以案谋私,2014 年到 2015 年,袁卫华在天津查办相关案件,时任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的黄兴国就主动地多次与袁卫华接触,打探武长顺案件、杨栋梁案件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套取、打探关于黄兴国本人一些问题线索。袁卫华都一一奉告。为此黄兴国多次地请袁卫华喝酒、吃饭,赠送名贵手表等贵重的礼物。”
材料四:是某市披露近年来查处的违纪案例。
材料五:是广东省纪委改进自身建设作出的各项举措。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反腐败工作的成绩好坏,与纪检监察干部有着密切的联系。纪检干部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必然会促进反腐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相反,纪委监察干部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就犹如监守自盗,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将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随着反腐败逐渐进入深水区,腐败分子和不法人员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围猎”渐趋明显,千方百计拉拢腐蚀,纪检监察干部面临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在去年 9 月 23 日召开的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王岐山公布了一组数字: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处分违纪干部 3400 多人,中央纪委机关查处处置 14 人。一系列数字表明,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廉洁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腐败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