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

2016年10月23日贵州省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

2022-11-17 13:27:27公共基础213 收藏
[!--smalltext--]

  一、材料分析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量身打造,现结合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对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发展,受到机制、体制、资金、技术、平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详细梳理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存在资金投入过大,地方财政无法承受,涉及部门多,由一个部门牵头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数据没有共享,从技术层面研究多,管理层面研究少,建设模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机制等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不是孤立存在,各因素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因为没有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机制,没有构建起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平台,智慧城市的资金缺乏支撑和融资渠道,企业参与度少,导致技术没有得到突破性进展。为此,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用系统的观点,综合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什么?是管理创新,因为在影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最重要的几个要素,技术、资金、人才、机制,都是以管理模式创新为基础。

  从技术角度分析,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讲,技术不再是旧有管理模式用计算机技术在形式上的“程序化”,而是管理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创新,正如马云创造的阿里巴巴,将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并彻底改变了人们购物习惯。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首先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术为管理服务,而不是让管理为技术服务,甚至管理被技术捆绑。而剖析现有智慧城市的建设,技术只是“网站”技术的另一个翻版,还处在浅层次的信息服务,感知设备、智能设备等没有有效应用,技术的应用没有有效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有的甚至成为一种“负载”,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管理创新的基础环节。

  从资金渠道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民生事业建设,更是城市资源的再分配和再利用,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盈利点,怎样挖掘智慧城市建设中,除了政府资金之外的其他资金投入,是智慧城市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要实现社会资金的投入,必须要重组现有的管理模式,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管理、企业运维的创新模式。

  从人才和机制角度分析,也必须基于管理本身的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但目前,这成为一个短板,被淹没在技术应用的喧嚣中,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在传统管理模式上,构筑起来的智慧城市,只有“形”,没有“神”,基础不牢,效果不好。

  应该看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建设,而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管理模式的优化,甚至是城市资源的重组。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城市盈利点。而现阶段,智慧建设的建设依然采取政府买单,企业建设的传统模式,这样的建设模式,一方面,受制于政府建设经费不足的影响,推进缓慢,另一方面,没有激发社会活力,智慧城市只是政府的单打单做,甚至会出现政府买单,社会不买帐的情况。

  问题:请结合材料就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对策措施。

  【参考答案】(592字)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集约汇聚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多元化多种接入方式融合的数据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基础承载、枢纽汇聚和网络服务能力;积极提高“网络接入”、“信息传输”以及“服务提供”能力。重点开展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打造基础数据库(包含各领域的专题库)和城市核心应用能力支撑平台,提供数据交换、大数据运算、数据开放等能力。

  二是打造高效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政务资源整合应用,着力倍增政务效能;优化城市无线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升级城市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提升业务协同的政务服务能力;建立对重点领域的实时动态监控和客观研判,充分发挥政府各类信息的整合利用价值,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三是建立精细立体的城市治理模式。突出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住建管理、多规合一、城市监管、平安城市、应急管理、环境保护、水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构建综合智能的大交通体系、协同融合的大治理体系、安全可控的大监管体系、立体防控的大安全体系、绿色智能的大生态体系和全面覆盖的大征信体系。

  四是营造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构建“创意—孵化—加速”全链条的孵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万众创新;重点建设覆盖全市的企业服务云平台,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梳理数据开放目录,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府信息资源,引导企业进行增值开发利用;形成以公众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特点的城区全面创新形态。

  五是构建幸福宜居的信息惠民环境。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建立符合居民习惯、方便快捷的公众服务体系,推动人们行为方式、家居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消费方式等向“人人互联”、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