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年7月19日重庆市铜梁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1.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主张实际上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
A、“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庶—富—教”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指脑力劳动的人统治人,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所以这句话体现了古代读书人轻视劳动教育。C项正确。A项:“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句话是指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庶—富—教”这句话是指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庶”,即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其次是“富”,即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物质生活的问题,如:衣食住行;最后是“教”,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是指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便和黑土一样黑了。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A、差别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一般规律。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通过关键词“感觉能力”“最小差异量”,即可知道体现的是差别感受性。D项正确。A项: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绝对感觉阈限也叫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A、学习过程理论:学、思、习、行
B、教育目的:“明人伦”
C、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好”与“乐”
D、学习的信念和动机:“志”与“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学习理论。“明人伦”是孟子的观点。“明人伦”是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B项不属于孔子的学习理论。符合题干要求,当选。A项: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是学、思、习、行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C项: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D项:孔子提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和“笃信好学”。A、C、D三项均属于孔子的学习理论,与题干不符。故选B。
4.谢老师在教师节收了学生家长送给她的一个名牌包,谢老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师德规范的()。
A、依法执教
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廉洁从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版)提出,“廉洁从教”的具体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谢老师在教师节收了学生家长的名牌包,属于用职责谋取私利,故违背了廉洁从教。D项正确。A项:“依法从教”的具体要求是: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关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5.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类型。辐合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A项正确。B项: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个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