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6年2月27日第一季度重庆铜梁区事业单位教师岗《教育学、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礼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地位。《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C项正确。A项:《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2.“让学生跳一跳在摘桃子”的教育手段背后所体现的教育理论是()。
A、关键期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心理准备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相关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题干的意思是让学生在努力一把还可以获得成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B项正确。A项: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3.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不同而相继的阶段。其中7岁至11岁的儿童已能从具体的经验或从具体事物所获得的印象作合乎逻辑的思考。例如,儿童认为各种树木不仅可供小鸟栖息,亦可供他们遮阳、攀爬,或当柴火。该时期儿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指:(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C项正确。A项:感知运动阶段指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其认知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前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指:(1)“万物有灵论”;(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没有守恒概念;(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指:(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4.关于人的身体发展,我国有一句俗话,即“三翻六坐八爬”,意思是说刚生下来的孩子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着,八个月就会爬了。这句俗语体现了让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题目中强调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这是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矛盾。B项正确。A项:顺序性是指儿童的身心发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进行,如儿童的动作发展经历了有翻身到坐再到滚,这属于顺序性。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具体表现为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5.教师应避免在黑板前演示深色的教具;在讲到重要的地方时,声音要大一些等,以提高感知效果。这是利用对象与背景的()。
A、效果律
B、活动律
C、差异律
D、组合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感知觉的内容。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其中当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差别时,知觉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如讲课时,对于重要的知识,可以反复几次,可以提高音量;板书时,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点、画线,还可以用彩色粉笔;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等。C项正确。A项:试误说的基本规律有: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学中使用活动性教具,演示实验,放幻灯片、教学电影或录像等,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活动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组合律认为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