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7年重庆市“三支一扶”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材料一
近年来,人们逐渐感到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人变少了,节日气氛也变淡了,而另一边则是中国人变着法儿过洋节,不管是什么节,只要是洋节就过。
面对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洋节日,有很多普通民众感到担忧和不解,洋节日比中国的节日好?甚至在一些人眼里,洋人的“鬼节”都比中国的中元节好。一些文化学者认为,对这样的现象应该反思。
有关调查显示,在谈到过春节与过圣诞节选择谁时,其中一多半是选择圣诞节,理由是热闹。很多人认为,现在春节已经变了味,过春节就是为了得到几天假期。有的则认为,他们不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过春节。不过有几位受访的老人表示,现在人太浮躁,很多人盲目崇洋媚外,加上一些商家为了卖东西,也推波助澜。这几位老人说过洋节的人并不相信洋节就比中国传统节日有魅力。“我看还是很多人无知吧,他们不懂中国节日丰富的意涵。希望国家能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普及。否则,未来中国传统节日将被洋节日替代了。”
材料二
某些人对国人过“洋节日”口诛笔伐,其中,不乏上纲上线到“国人崇洋媚外”的论调,引发了人们对于西洋文化的“狂风骤雨”已经袭来的担忧。有文化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传统节日遇冷,洋节日受热捧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中国人喜欢过洋节,这大可不必上纲上线,热衷此道的人大都以凑热闹的心态参与其中,目的无非是趁此机会与亲朋好友相聚,释放压力,更何况,洋节受热捧并不代表传统节日遇冷,举个例子,适逢中秋、春节,情侣间免不了为了在谁家过节进行一番商榷。因为传统节日往往非常让人重视,单位,学校还专门放假。尤其是春节春运盛况,不输给穆斯林的朝圣。而情人节之类的洋节,则大都是两个人的世界,赠送、祝福之类的圈子限于年轻人之间,节日的意义早已经被年轻人模糊化,演变成一场场疯狂聚会和轰轰烈烈的Party。至于节日本身,早已经被娱乐化和空心化。
其实,中国人过洋节不仅不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相反,它展现出了国人更积极接触西方文化,使其为我所用的自信。我们不用担心因为洋节忘掉传统节日,正如同我们不能幻想欧美人会用春节取代圣诞节一样。如那些喜欢看中国舞狮的洋人一样,国人喜欢“洋节”也仅仅是喜欢,无须上纲上线。
材料三
端午节内涵丰富,从其各种别名中可见一斑:天中节、龙舟节、浴兰节、端阳节、诗人节……顾名思义,岁时节点,人神祭祀、祈福纳祥、家庭人伦,是构成端午文化的多重景深。“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对诗人屈原的纪念更让这个节日有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有人极而言之:“没有端午,何以中国。”正是因为端午富含中华文化基因,既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