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首页 > 考试题库 > 重庆

重庆

2018年重庆市“三支一扶”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下载:336次 共3页 积分:2点 收藏 立即下载

资料简介

2018年重庆市三支一扶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材料一

乡音,历来都是最亲切的声音,也是公众对自己来自何方的一种寻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骚客表达了对乡音不一样的情愫,无论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般的陈述,还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一般的追叙,所表达的,都是对乡音的怀念。不然,何至于觉得自己的乡音变了,但莺声却还似故乡那般呢?而事实上,乡音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是一个族群共同的文化印记。然而当下,许多人离开家乡之后,很少讲方言,而他们的孩子,也很少再学习方言。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方言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很小,甚至于在许多家庭里面,方言在慢慢消失。

湖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独自出资465万元,在湖南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響應计划。響應其实就对应乡音这两个字。该计划准备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永久的人文史料保存起来。

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但现在这些乡音正在以每两周消失一种的速度减少。这样的现象的确是很可怕的。正如汪涵所言,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极其顺畅,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很多地方的戏曲、民歌、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就是方言,而一旦方言失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也存在失传的可能性。地方方言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复现的资源,一旦失传,根本无法再造,因为方言的流传,就是历史变迁的活化石

材料二

会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倘若在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淡化了我们的方言,这何尝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缺陷?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是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方言传承的是地方发展中的语言特色,有着极其丰富的特色文化底蕴,是任何语言所不能代替的。当下,方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和发展。

泉州、厦门等地为了更好地保护闽南方言,鼓励学习开设闽南文化特色课程,成立闽南文化交流社团……通过开设闽南话课程、闽南民俗课程等来引导孩子们莫忘本莫忘根,引导孩子们会说方言、会用方言,让方言得到传承、发展,成为引领孩子成长的重要特色文化。

材料三

要不要教孩子说方言?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矛盾的焦点,除了说方言会不会影响普通话发音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方言背后的身份歧视会不会代际传承:别的小朋友都说着高大上的普通话,你家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不会一下子就低粗土了呢?

千百年来,汉语方言土生土长在农村。可是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早已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到2020年,我国城市和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于是有人调侃,未来中国的汉语方言大约也就剩下京津、吴越徽和闽粤台等语系了。如此看来,倒不是不可能。

我们身边,有一些人因为担心被戴上有色眼镜而不愿意说方言,更别说保护方言了。部分流动人口,为尽快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会刻意冷落、遗忘家乡的方言,转而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看似乡音的切换,实则是渴望身份的转变。

由此可见,保护方言,首先要剥离方言背后的身份歧视。说方言不等于没素质,只不过要注重语境和场合。歧视方言主体,对地方语言文化特色没有包容力,才是真的没有素质。

再者,方言流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同时,方言传承也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在大浪淘沙、去糟粕取精华的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智慧会赋予它新的生机。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本评论只代表本站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个人微信扫码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 你可以通过扫码支付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