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高校教师招聘考试《面试1000题》题库汇总(答案+解析)
1. 教育部发文强调,严禁高校跟毕业生签订假的就业协议,而且不准和学位证毕业证挂钩。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目前部分高校一味追求高就业率,不惜采取虚假签约,甚至与学位证、毕业证相挂钩的方式,这不仅会损坏学校的形象,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教育部的发文,对于解决此现象具有一定的作用,是值得我们点赞与支持的。
第一,有利于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取消这样的“挂钩”,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的尊重,让认真学习知识的毕业生能够顺利拿到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不必为了就业率而签订假的就业协议,违背诚信的原则。
第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于学校而言,用这种不恰当的行为提高就业率指标,既违背教书育人的初衷也有损学校信誉。而通过“取消挂钩”的方式可以让学校重拾教书育人的责任。
第三,有利于数据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教育发展而言,统计就业率是为了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整课程设计和就业保障措施。只有真实有效的就业率才是有价值的,而“取消挂钩”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的真实性。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题中的现象,更好地实现教育部发文的初衷和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相关部门要落实政策的施行,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各地各高校严格按照就业统计工作要求,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及时上报、更新就业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认真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同时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各高校进行定期抽查和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对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追究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高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引导工作。增加课程设置的使用性,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通过就业创业课程的开设,邀请创业专家开讲座,传递多元化就业观念,让学生更好了解当前就业情况,同时搭建毕业生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库,实现信息匹配。
第三,社会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包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可以搭建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桥梁,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习岗位,选取更多优秀的职工。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求职与求才信息的对等,比如通过网络信息公布、政府就业平台等让就业信息更匹配,让大学生在合适的企业中找到工作,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 某高校自主招生考量综合素质,加分项包括竞赛、琴棋书画、社会服务等。你认为这些加分项能体现综合素质吗?
【答案】题目中的这所高校想通过多元考核加分来考量综合素质,符合了即将实施“新高考”的趋势,我认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
新式考核有诸多优势:一方面,考核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立体丰富的人,塑造鲜明的性格、培养广泛的兴趣、特长,而不是成为一台应试机器;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冲击了“唯分数论”,有利于倒逼高中乃至中小学教育提升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实现。
但是,我们也应考虑到这种加分方式存在的一些隐患:
其一,真实性难以保证。各种竞赛、社会服务等都是由考生自己的学校填写,这个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是否会顾及到师生情分,抑或是升学率而进行夸大的和造假,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考生群体,真假难以考证。
其二,功利性随时存在。即便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很多家长可能为了让孩子获取到这些加分,而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非常功利的、不顾实际的让孩子去参加这些项目,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不了素质教育的“减负”,反而给学生增加了更多负担。
其三,公平性令人堪忧。在综合素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各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评价方式存在不一致。更重要的是城乡之间差距甚大,家庭经济条件也是诸多加分项的必要支撑,有失高考公平。
究竟如何去做才能让综合素质考核更具实现意义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细化要求,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一方面各个学校之间要制定统一的量化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城乡差距,将具体规则进行等级划分,各校根据自己等级进行考核,力求真实公平。
第二,从小抓起,稳健综合素质评价的根基。利用科技创新,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考试,就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先由学生如实记录,继而在校内、班内公示审核,最终形成档案的方式,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积分系统”,利用科技和网络减少比较主观的现象,实现评价客观并且量化。
第三,阳光公示,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性。考核的内容和分数都要全面的公示,每个同学和家长都是监督人,可以进行好评和质疑。一旦发现有不诚信纪录,利用学校的官网、教育部的举报电话进行投诉,核实之后将对不诚信学生进行扣分,形成正向引导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诚信监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