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省省情省况
1 吉林省概况
吉林省地处中国沃野辽阔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
吉林省简称“吉”,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51.28万人,占全国的2.03%;2014年GDP达到13803.81亿元,占全国的2.16%。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全省城镇化率54.2%。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比较明显的大陆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吉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具有自身优势特色。
吉林省情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个优势”。
“一个中心”——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两个基地”——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
“三个优势”——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吉林省拥有自然保护区44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96%。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达43.8%,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油页岩、硅灰石、火山渣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开发潜力巨大。
吉林省辖长春(副省级市)、吉林(较大城市)、四平、松原、白城、辽源、通化、白山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中文名称:吉林 | 外文名称:jilin | 行政区类别:省 |
所属地区:东北地区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吉林八景 |
政府驻地:长春市宽城区新发路329号 | 电话区号:(+86)0431-0439 | 邮政区码:130000 |
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 人口:2752.38万人(2014年) | 方言:东北官话 |
机场:长春龙嘉机场、延吉朝阳川机场、长白山机场等 | 火车站:长春站吉林站四平站等 | 车牌代码:吉A-吉J |
GDP:1.380381万亿元(2014年) | 人均GDP:5.0162万元 | 省长:蒋超良 |
2 历史沿革
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明朝设立都司、卫所。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这一建置的设立,是吉林第一次具有省级建置的雏形,在吉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 于船厂(今吉林市)建吉林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公元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居吉林城。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行省。
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爱国斗争风潮。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伪满洲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吉林解放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吉林大地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等战役,成为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围长春,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驻守长春部队向解放军投诚。至此,吉林全境获得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划归吉林省管辖。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的1县1旗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从此,吉林省行政区域延续至今。
3 行政区划
吉林省现辖长春1个副省级市、吉林(较大的市)、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另直接管辖梅河口、公主岭2个县级市。
吉林省行政区划
长春市: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九台区、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
吉林市: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丰满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
四平市:铁西区、铁东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龙山区、西安区、东丰县、东辽县
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
白山市:浑江区、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岭县、乾安县
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4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中国东北地区腹地。地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0′~46°19′之间。东西长769.62公里,南北宽606.57公里。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
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地形地貌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在总面积中,山地占36%,平原占30%,台地及其他占28.2%,其余为丘陵。
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气候特征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份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5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吉林省地处世界闻名的黑土带,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15%以上。全省耕地面积703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居全国第9位。黑土面积约110万公顷,黑土耕地约83.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6%,黑土区粮食产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与全国相比较,吉林省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的2%,耕地占全国的4.4%左右,基本农田占全国的4.4%左右。基本农田保护率86.9%,与主要产粮省基本一致。人均耕地3.05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相当。
森林资源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929.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28.8万公顷,现有活立木总蓄量956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8%。建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57个,面积223.9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5个,省级22个。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矿产资源
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位于辽东—吉南成矿带核心区,是全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发现矿产158种,占全国237种矿种的66.6%,其中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15种(含亚矿种)。油页岩、钼、镍、镁、硅灰石、硅藻土、膨润土、火山渣、陶粒页岩、矿泉水等是吉林省优势矿产资源。东部长白山地区是矿泉水资源集中的区域,储量极其丰富,被誉为与阿尔卑斯山和北高加索地区齐名的世界三大矿泉水富集地之一。中西部松辽盆地被确定为国家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
草地资源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全省草地总面积1037万亩,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其中可利用面积约占全省草地面积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丘陵和西部草原。东部草地零散、产草量高;西部草场辽阔,集中连片,草质好,尤以盛产羊草驰名中外,是适宜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吉林省在西部13个县(市、区)进行生态草保护建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减轻草原承载压力,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恢复。
水利资源
吉林省是河源省份,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长白山天池周围火山锥体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源”的美誉。全省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万公顷。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全省水面在百亩(0.067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1397处,主要有火口湖、河成湖和内陆湖三种。东部山区河网密度大、地表径流量大,地下水则东部山区少,西部平原区丰富。水能资源98%分布在东部山区。
野生动植物资源
吉林省有发育良好多样的生物种群。已查明有陆生野生动物446种,其中:两栖类15种,爬行类16种,鸟类335种,兽类80种,约占中国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的17.69%,其中鸟类占全国种类数量30.36%。吉林东北虎、豹、梅花鹿、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大鸨等一批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国际濒危物种的拯救与保护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东北虎作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全世界仅为450余只,在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分布11-13只;白鹤在全世界仅为4000余只,在吉林分布3800余只。吉林省珲春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东北虎之乡”称号。
现有野生植物3890种。其中地衣类270余种、苔藓类350余种、真菌类900余种、蕨类140余种、裸子植物30种、被子植物2200余种。吉林省是东北山珍的主产区,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剌嫩芽、松茸、黑木耳、猴头以及山葡萄、山核桃等。东部长白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
6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4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752.3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22万人,出生率为6.62‰;死亡人口17.12万人,死亡率为6.22‰;自然增长率为0.40‰。人口性别比为102.19(以女性为100)。
民族分布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境内共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56个民族。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州,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民族区域自治
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吉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1个自治州和3个自治县,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另有33个民族乡(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和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连续五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州”光荣称号。
7 经济发展
概况
2014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0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4.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287.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991.9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gdp达到5016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166美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188.6亿元,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203.4亿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906.9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86.52亿元
第一产业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部地区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14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888.6亿元,增长6.6%;林业增加值65.3亿元,增长4.0%;牧业增加值546.1亿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12.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5.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01万亩,比上年增加316万亩,增长4.4%。全年粮食总产量3532.8万吨,下降0.5%。其中,玉米产量2733.5万吨,下降1.5%,单产7394.6公斤/公顷,下降6.9%;水稻产量587.6万吨,增长4.3%,单产7865.7公斤/公顷,增长1.5%。
种植业:2014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532.8万吨。其中,玉米产量2733.5万吨,单产7394.6公斤/公顷;水稻产量587.6万吨,单产7865.7公斤/公顷。
畜牧业:吉林省是新兴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0%以上。
2014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6.7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140.4万吨,增长3.0%;牛肉产量46万吨,增长2.1%;羊肉产量4.5万吨,增长6.0%;禽肉产量65.9万吨,下降6.3%。年末生猪存栏1000.4万头,下降0.1%;全年生猪出栏1721.1万头,增长3.1%。生牛奶产量49.3万吨,增长3.6%。禽蛋产量98.5万吨,增长0.8%。
截至2014年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19.05万千瓦。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8.08万台、机电井18.35万眼、节水灌溉机械3.96万套。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181.91万公顷和73.78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达到48.75亿千瓦时。
第二产业
工业: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 “一五”计划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有12项在吉林省兴建、扩建并投产,包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客车厂、吉林化肥厂、吉林染料厂、丰满发电厂等一批重点企业,为吉林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4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92.93亿元。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97.18亿元;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495.75亿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361.56亿元,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24.44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706.06亿元。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要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5339.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2.2%,重要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7%。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1345.74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48.11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0.29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20.0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97.69亿元。
汽车产业:吉林省第一支柱产业,汽车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世界500强之一。
石化产业:吉林省第二支柱产业。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前身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轨道客车产业:吉林省优势产业。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长春客车厂)。是目前国内和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研发能力最强的高速车、城铁车和转向架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建筑业:2014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97.0亿元;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20.9亿元。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201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0.90亿元。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85.30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5.60亿元。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5400.46亿元;餐饮收入额680.44亿元。
对外经济:2014年,全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63.7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57.78亿美元;进口总值206.00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6.5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9.66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省资金5880.93亿元。
金融:截至2014年末,全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526.34亿元,比年初增加1640.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695.25亿元,比年初增加1846亿元。农合机构人民币贷款1627.3亿元,比年初增加280.79亿元;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188.61亿元,比年初增加33.07亿元。
证券: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40家,全年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总量13268.85亿元。
保险:截至2014年末,全省有各类保险公司经营主体30家,有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42家,兼业保险代理机构6020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30亿元;全年原保险赔付额112.07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吉林省立足优势,推动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生物化工、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居全国第20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居全国第14位。吉林省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医药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突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计划总投资200亿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翻两番,达到1800亿元目标,着力把医药优势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民营经济
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053.7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8.2亿元,增长10.3%。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315.09亿元,增长9.8%,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95.60亿元,下降6.9%。
8 社会发展
科技
吉林省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建国以来,中国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座显微镜、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辆国产东风牌汽车和红旗轿车、第一代铁路客车和地铁电动客车、第一批全分离稀土元素、第一台高分辨核磁波谱仪、第一台彩色激光电视等,都是由吉林省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吉林省在汽车及轨道客车,光学、应用化学、固体物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材料、科学仪器仪表、现代农业、现代中药等研发领域具有较强的科技竞争力,有的处于前沿地位。先后取得人胰岛素、大豆杂交种、混合动力汽车、高速轨道客车、激光元器件、聚醚醚酮新材料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成果。
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全省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吉林省与科技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9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8个。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长春应化所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吉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现居全国第16位。
2014年,全省国内专利申请量11933件,授权量669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1.0%和8.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288件,增长35.1%;发明专利授权量1434件,下降9.2%。2014年度(自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96项。全年有8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8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6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891份,实现合同成交额28.2亿元。
2014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823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4个。全省认证机构1个,有4041户企业通过了自愿性认证,颁发证书5848张。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14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2.57万台,增长14.29%。全省现行有效吉林省名牌产品591个,吉林省质量奖34个。地理标志先进企业102户。全年共监督抽查工业产品30种,625个批次,产品质量合格率96.0%。
2014年,全省气象部门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903次,手机短信预警信号累计覆盖1978万人次。全年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77架次,跨区域飞机增雨作业22次,地面人工增雨104次,累计增水30亿立方米。开展人工防雹作业1185次,保护了2.8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免受雹灾损失。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37个地震台站,其中,包含14个火山观测站。全省共有13口地震前兆观测井。
教 育
吉林省高等院校聚集,人才济济,教育优势突出。全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58所,全日制在校生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口拥有高等学校数约2.08所,居全国第9位;每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280人,居全国第7位;本科生占在校本专科生的75.4%,居全国第2位;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91%,居全国第4位;博士生占在校研究生的16.53%,居全国第9位。
吉林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被列为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211”建设高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全国中小学名校。
2014年末,全省小学4806所,招生19万人,在校生126.9万人。初中1195所,招生20.9万人,在校生62.3万人。普通高中学校240所,招生13.2万人,在校生4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329所,招生4.4万人,在校生15万人,毕业生7.7万人,其中,获得职业技术证书的人数为4.5万人。另有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2549所,注册学生数46.2万人。学前教育机构6266个,其中,独立设置幼儿园4039所,入园(班)幼儿为24.5万人,在园(班)幼儿为4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7所,在校生5403人。
2014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全年招收研究生1.9万人,在学研究生5.8万人。有普通高校5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包含6所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普通专科(高职)院校21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7.4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全年成人高校本专科共招生9.6万人,在校生19.6万人。
2014年末,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3406所,在校生56.7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16所,在校生13.8万人;民办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3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75所,在校生1.4万人;民办初中37所,在校生7.2万人;民办小学21所,在校生5.4万人;民办幼儿园3234所,在园儿童25.9万人。此外,另有其他非学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063所,注册在学人数约13.7万人。
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幼儿园89所,学前教育少数民族在园儿童1.9万人;少数民族小学84所,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7.8万人;少数民族初中55所,初中少数民族在校生4.5万人;少数民族普通高中23所,普通高中少数民族在校生3.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中少数民族在校生0.8万人。高等教育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0.3万人。
卫生
吉林省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已由建国前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73.9岁。
截至2014年末,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15.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2万人,注册护士5.74万人。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医疗床位13.19万张。全省有乡镇卫生院773个,床位1.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3万人。全省所有县(市、区、开发区)均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有1321.4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6%,全年共筹集资金54.78亿元,新农合可支配资金50.21亿元,已有674.24万人次从中受益,支付补偿资金48.53亿元,占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的96.66%。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82558例,报告死亡158例;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00/10万,报告死亡率为0.57/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25.73/10万;婴儿死亡率为4.6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6.56%。
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实施。
文 化
吉林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长白山和黑土地文化为代表的吉林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散发着浓郁的关东气息。
吉林省是著名的“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松花砚之乡”和“中国萨满文化之乡”等。“吉剧振兴工程”全面启动。
截至2014年末,全省拥有文化馆78个(包括群众艺术馆),艺术表演团体40个,公共图书馆66个,博物馆77个,全年博物馆参观人数达950万人次。2014年全年出版图书2.01万种(套),其中,新出1.22万种,定价总金额37.85亿元。报纸全年总印数9.21亿份,定价总金额9.02亿元。期刊全年总印数0.98亿册,定价总金额5.94亿元。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6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7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574.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512.9万户。
体 育
吉林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冰雪运动优势突出。多年来,形成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乒乓球、射击、射箭、拳击、摔跤、举重、自行车等优势项目。吉林省已成功举办第6届亚冬会和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
2014年,全省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0枚、银牌93枚、铜牌87枚。全年共培训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13083人,其中,国家级200人,一级602人,二级4475人,三级7806人。“五个一”工程建设共资助全民健身中心5个、体育馆2个、体育场4个、体育公园(健身广场)15个,为100个乡镇(含街道)、1071个行政村(含社区)配建了全民健身器材。创建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全省图书报刊出版精品迭出。一般图书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位。“吉刊现象”广受关注。吉林省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相关学术引证数据在全国同类期刊排名第一的有9种;排名前5的有28种;排名在前10的达到51种。社科类学术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排名第一的1种,排名前5的有10种;排名前10的达到21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3家图书出版单位被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投资达60亿元的长春文化印刷产业开发区正在建设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印刷产业基地。
吉林电视台已开设9套节目、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开设7套广播节目,综合影响力全面扩大。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26%;全省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48%,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29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165万户。
“吉林电视剧现象”享誉全国。近年来,吉林电视剧在全国异军突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作推出《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圣水湖畔》、《都市外乡人》、《插树岭》、《绝不放过你》、《交通警察》等一部又一部“吉林造”优秀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塑造了众多令人喜爱的黑土地艺术形象,多次荣获中宣部和国家广电局的表彰,被称为“吉林电视剧现象”。
2014年全年出版图书2.01万种(套),其中,新出1.22万种,定价总金额37.85亿元。报纸全年总印数9.21亿份,定价总金额9.02亿元。期刊全年总印数0.98亿册,定价总金额5.94亿元。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6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7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574.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512.9万户。
通讯
电话拥有率:截至2014年末,全省电信业局用交换机容量885.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74.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0.9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2612.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4.9部/百人。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414.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1646.1万户。
广播电视:截至2014年末,全省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62%;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7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574.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512.9万户。
居民生活
2014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17.8元,比上年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7156元,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0.1元,增长10.2%。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6.1%,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9.6%。
9 交通状况
铁路
吉林省的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大连、北京、天津、西安、石家庄、武汉、济南、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吉林省铁路以长春为中心,以吉林、四平、白城、梅河口等为主要枢纽,以京哈、长图、长白、平齐、沈吉、四梅、梅集等线路为干线,形成连接吉林省各市、州及广大城乡的铁路网。
截至2014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345.2公里。
公路
截至2014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345.2公里。公路总里程9.6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8.87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2.3%;有等外公路737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7.7%。全省公路总里程中,有高速公路234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2.4%。
水运
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吉林省内河航道1789公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航空
航空以长春为中心,以延吉、白山为补充,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宁波、大连、昆明、香港、深圳、韩国首尔、日本仙台等地。
10 旅游景点
吉林八景
长白山、高句丽古迹、向海、防川景区、伪满皇宫、松花湖(吉林)雾凇、净月潭、查干湖冬捕在全省众多A级景区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膺“吉林八景”美誉。
长白山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白山已入选“国家火山地质公园”。长白山天池,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国最大的的火山口湖。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东方金字塔”之称。2004年7月1日,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以坐落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为申报主体的高句丽遗迹,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4A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国七大湿地中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丰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并载入世界著名湿地名录。1992年,我国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后,向海即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 级自然保护区》。1993 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9年“向海鹤舞”被评为“吉林八景”之一,享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之美誉,是吉林的象征。
防川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唯一的中、俄、朝三国鼎足地带,吉林省唯一的“一眼望三国”景区。东南与俄罗斯哈桑镇接壤,西南与朝鲜的豆满江里隔江相望。风景区由防川景区、龙山湖景区、圈河景区及综合服务管理区四大功能区,20余个大小景点组成。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春市内的东北角,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州国皇帝时的宫殿,是长春独具特色的殖民遗迹文化旅游资源。
吉林雾凇:位于吉林市松花江岸。吉林雾凇冰清玉洁,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森林面积逾100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是国内唯一的城市中的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享有“绿海明珠”、“都市氧吧”之美誉,被誉为长春市的生态绿核和城市名片,堪称“大都市中难得的一块净土”,是人们盛夏避暑的胜地。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已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2011年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湿地、草原风光及蒙古族风情为特色,冬季以冬网捕鱼、展现查干湖悠久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查干湖冬捕被评为中华百大美景奇观,成功入选“吉林八景”,被誉为“冰湖腾鱼”,单网捕鱼最高产量16.8万公斤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11 民俗文化
饮食文化
吉林是大米、玉米之乡,煮出来白花花的大米饭散发着喷喷香的热气。秋收的时候还能吃上又甜又嫩的玉米。
吉林的菜肴比较符合大众口味,主要有三大特点:油大、盐多、菜码大。
东北人口味重,基本上每道菜都咸味都比较重,不过少吃菜多吃饭也算平衡了,有些炒菜、煎炸食品几乎是油泡出来的。炖菜更是一大盆儿上来,所以在这点菜,一定要注意节约,避免浪费。
炝拌菜、家常凉菜、酱沾菜,则是典型的吉林农家菜肴,只用新鲜的黄瓜、萝卜、凉粉等配上不同的调料,做法简单,味道却很新鲜。
吉林民族风味的食品也很多,如满族的八大碗。而朝鲜族冷面、辣白菜等,喜欢酸辣口味的朋友可要过把瘾了。不过最好去那种朝族饭馆或专门的冷面馆,才能尝到比较正宗的冷面。
人文风情
东北大秧歌流行在吉林的秧歌,是一种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地秧歌、高跷秧歌、寸子秧歌以及抬杆、背杆、橛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还把耍龙灯、舞狮子、跑旱船、推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为普及、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地秧歌的渊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元朝忽必烈称帝建立大元帝国之后,把百姓每五十户编成一队,派一个元兵看管。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元兵为了防止百姓们聚众谋反,就把各户男子集合起来,由他领队唱唱跳跳。后来这一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秧歌。这一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地秧歌中有“老挞”(指元兵)这个人物,并且是秧歌队的领头和指挥。
踩高跷
踩高跷是我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春节、元宵节、庙会等传统节日里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吉林地区也很盛行。流行于我们吉林地区的高跷内容较为丰富,传统高跷扮演的人物有头跷(武扮公子)、二跷(武扮旦角)、渔、樵、耕、读、青蛇、白蛇、许仙及一般的上装(女角),下装(男角)等。
当地特产
白山市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主要产地之一,市内有亚洲最大的长白山山货市场,商场集中了品种最齐全的长白山山货。
吉林盛产野中药材,多达70 余种,有党参、黄柏、贝母等。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品还有:红景天、林蛙、不老草、灵芝、蕨菜、薇菜、黑木耳等。而当地的手工艺品: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奇石、树皮画、满族剪纸、吉林彩绘雕刻葫芦、黄柏木刻象棋、泥玩具、绢花、吉林手工彩绘木雕等。
12 城市荣誉
“黄金玉米带”,“黑土地之乡”,“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松花砚之乡”和“中国萨满文化之乡”等
13 著名人物
勇敢坚强的吉林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面对俄、日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吉林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特别是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斗争中,吉林人民奋起抗日,英勇杀敌。从沦陷初期的王德林、唐聚伍、王凤阁等抗日义勇军的崛起,到杨靖宇、魏拯民、王德泰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的浴血奋战,吉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篇章。
14 2015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挑战和机遇并存。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较多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我们必须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必须经历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但同时也看到重大历史机遇和诸多有利条件,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期盼多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启动,改革红利必将带来振兴发展的新活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深入实施开拓更大空间。省委十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蓝图,全省上下政通人和、认识统一、步调一致、信心坚定。吉林良好的政治生态、浓厚的发展氛围、宽松的创业环境,人民群众的创业兴业激情,必将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省人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敢地挑起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责任担当。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总目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实施依法治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1.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等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这些目标,是立足实际和可能,经过反复比较、综合权衡后确定的,既考虑了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稳定预期和要素支撑的情况,也给转方式调结构预留空间,并有效衔接了各地区发展和“十三五”规划。我们要全力以赴,强化举措,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