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

2017年6月25曰中央遴选笔试真題(B类)

2022-11-17 13:39:39公共基础216 收藏
[!--smalltext--]

  第一题

  背景材料

  材料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提到前所未有高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4年丨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并强调指出: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专 门会议,对如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部署安排,习总书记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垂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CI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臝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和精 准脱贫”,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打嬴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分析了增强打臝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机制、政策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D镇是位于中国西部某省某县的一个乡镇。该镇在精准扶贫存在三大难点:一是地型区位存在劣势显。该地处龙门山脉,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属于山区地型,虽然距成都市区只有75公里,但交通不便,给本地土特产品运输带来困难, 系典型的山区贫困镇。二是贫困人□较多。全镇辖6个村(社区),8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7422人(其中常住人□ 5300余人),有市级贫困村2个,全镇贫困人口880人,占12%。三是缺乏主导产业。镇内原有煤矿产业,财政收入有保 障。2009年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要求停止开采煤煤矿,从此失去了产业支撑,群众收入快速下滑。

  材料2:各地如何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大战略部署,圆满完成党中央提出的脱贫奋斗目标呢?某县D镇进行了有益探索,该镇党政领导在深入分析本镇面临的实际困难后,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了“以镇带村、整体推 进”的创新脱贫思路,并全力组织实施,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成效明显。

  精准扶贫的基础是大力发展产业。只有当地产业发展了,才能增强造血功能,增强发展的持续动力。该镇按照市委领导来调研时提出的“林上保生态,林下促增收”汫话精神,充分发挥本镇独特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林业中药材产业园区,从而解决了农民“增收哪里来”的问题。该镇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经济林种植,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康复养老等产业,充分挖掘镇域内唐代摩崖石刻药师岩、佛学文化遗址白云庵等的文化内涵,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同时,为进镇群众配套3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入股修建酒店,流转场镇 群众闲置住房和铺面,进行统一管理打造,增加财产性收入,使群众持续增收有了保障。

  精准扶贫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如何解破解这一难题,该镇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采取资本运作,多渠道筹措发展 资金,解决了“钱从何处来”的问题,增强了精准扶贫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其措施包括:一是用活政策资源。利用“4 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对新增的72亩产业区国有土地进行招商引资;运用农村土地整理增减挂钩政策,将旧城镇改造与土地整理农民集中安置点建设相结合;运用废弃工矿用地政策,对原新源煤矿土地进行充分利用;依托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引进市场投资主体,大力实施山区6个村(社区)、1200余户“生态移民富民惠民工程”,激活 了农村土地资源价值。二是盘活衣村资源。以土地整理为载体,整镇包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节余指标780亩, 筹集资金2.7亿元。充分利用镇域内182.7亩产业配套用地和原新源煤矿闲置建设用地,筹集资金1.46亿元。三是撬动社会 资本。引入企业投资3亿多元参与城镇建设;群众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自主引入社会资金共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打造4个独具特色的农民聚居点。

  该镇经过大力对外宣传和自身的美誉度,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引进了企业8家,发展集体经济组织3家,成立农业合 作社19个,建成林业中药材产业园区和3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初步构建了集药材种植、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一 三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由“煤矿黑色产业”向“环保绿色产业”的成功转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绿色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初的0.696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3303万元,增长91.03 %。 促进当地群众劳动转移就业,实现了80%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城镇化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全镇人口聚 居度达到至90%以上。

  保障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性问题,更是农民脱贫后如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走上致富道路的根本性问题。该镇以增强自我发展为着力点,枳极开展择业观念、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实用技术等专门培训。采取开 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信息、建设帮扶就业基地、鼓励企业招聘特困群众等措施,大力实施转移就业、居家就业工程。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在有企业入驻流转土地时,优先流转土地,并优先在流转企业务工,做到“一对一”精准帮助农民就 业,解决了精准扶贫后自我发展能力问题。

  精准扶贫是一项涉及面宽、范围广和人民群众福扯的重大民生工程,涉及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因 此,谁是精准扶贫的主体,如何激发其主体的内生动力是精准扶贫的核心。D镇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 用,解决“谁来精准扶贫” “家由谁来当”的主体性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内生动力。该镇把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城镇化作为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在城镇改造中,始终坚持“房子怎么建,百姓说了算;城镇谁来管,群众 参与办”的工作导向,充分保障全镇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评判权等各项权利,让人民群众以主 人翁的姿态全程参与到扶贫开发过程中。一是增强群众参与的枳极性。利用“百姓故事会”、法制大讲堂、重大公共项目 民主决策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大力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和知晓率。二是增加群众参与机会。通过“五账群众工作法”(即 动态建账、民主议账、务实解账、及时晒账、满意结账)、党建大课堂等渠道搭建群众参与平台,把投票器、表决器交到 群众的手中,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参与议事机会。三是提高群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引导成立了场镇改造自治委员会等6个 群众组织,着力探索建立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不断让群众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参与到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和扶贫开 发等工作中来。四是扩大群众参与面。通过吸纳社会贤达、经济组织代表、非户籍人员参与的群众议事制度,在群众组织运行管理、全方位公开、项目管理等方面全程参与,提高议事质量和水平。六是增添群众参与激励措施。通过完善以奖代 补、以工代赈等政策措施,让群众投工投劳有回报、出资出智有收益,充分激发群众的枳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活力。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