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
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既定事实
2.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 )的一种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社会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在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中,( )占主导地位。
A.国家 B.政治 C.法律 D.哲学
4.2004年10月1日,( )工程全线投产。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南水北调 D.北煤南运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做( )。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6.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是( )。
A.国务院研究室 B.海关总署
C.国土资源部 D.国家环保总局
7.下列哪种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
A.工商局工作人员刘某在市场检查时发现个体摊贩王某售卖的食品不合格,便没收了王某的营业执照
B.政府工作人员张某周日借用单位的车去商场买家具,途中将一小学生撞伤
C.某公安局认为李某是重大案件嫌疑犯,便将其逮捕,后发现李某确实无罪
D.某乡政府以整修公路为由,从农民的公粮款中扣留了一笔款项
8.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攻击,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伤害 B.过失伤害
C. 正当防卫 D.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9.关于我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实行议会民主制和两党竞争的制度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
D.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10.公文的主体部分是( )。
A.标题B.正文C.作者D.印章或签署
1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性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12.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 )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处分行为 D.民事侵权行为
1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错误的说法是( )。
A.它主张全部抛弃历史上的一切
B.它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
C.它自身并不是一个终极真理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完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体系
D.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 D.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 )。
①浙江 ②广东 ③福建 ④江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与简单之债对应的是( )。
A.复杂之债 B.连带之债 C.种类之债 D.选择之债
18.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19.明代哲学家方以智说:“人物灵蠢多珠,是曰独性,公性则一也。公性在独性中,遂缘习性。”这段话讲的是( )。
A.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20.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D.湘赣革命根据地
21.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在思想领域里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原因是( )。
A.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B.他们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C.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 D.他们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22.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
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
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
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
23.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主题 C.直接动力 D.中心
24.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
A.宪法 B.刑法 C.国旗法 D.劳动法
25.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是指( )。
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
C.没有违法犯罪的公民 D.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