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士谈资料分析~(思想认识篇+基础技巧篇)
料分析,顾名思义,首先是分析——也就是读材料才是最重要的。分析时间、逻辑等顺序,找出段落间,数据间的关系等,才是首要做的事情。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在算之前,先要知道你要用的数据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而不是上来就蒙头转向的胡算一通——这么搞的结果,通常是你会很郁闷,比如说这种状态:
很费劲儿的搞出个数,然后一看ABCD,一声感叹:
——咦?怎么选项里面没有?
——好吧,挑个最接近的吧……
——如果有相对接近的还好,如果离那个都不太近……
…………
然后是再找数,再胡算一通,发现又用错数了……然后循环……这就是资料的怪圈,是魔咒——是好多人的恶梦~
————————————————————
资料分析不是这么搞的!
前面说过,资料分析,首在分析,然后才是算——而且对于除北京等个别发达地区,一般的资料,其实是线性的,简单的总分,总分总,分总。结构直白得另人发指——连逻辑分析都省了。只要分清楚时间,一般就不会找错数。
——————————————————————————————————
为什么通常结构是线性的?
这是由统计资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然而,真正落实到试卷上的时候,由于考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那些发达地区,高手如云——如果还那么直白的把数据都摆在你的面前,可能就没有区分度,于是出题人与做题人之间的博弈就开始了:[北京的资料,我曾做过一篇极牛叉的:第一题的答案在最后一段,而且还带弯弯绕;看完全篇,第一感觉,是有点儿头大,好象一个都不太会做的样子,第二感觉是:即使努力做完,也一定会超过十分钟。]
[江苏有个别资料也确实是估不出来,连按计算器都要多取几位,否则精度不够——但那是分AB卷的特殊考试~]
那些高手自然强我百倍,不用听我罗嗦;
可是,不论在哪里,都有资料相对短板的考友存在。
如果这些发达地区,出题比较新,比较活;或者是有些地区真出没什么技术含量——只需要死算类题目,那我们就无择了么?
也不是,只要我们更积极些,不要逃避,总能做得更好些。
出题新活,那就在第一步分析上多分配些时间,出题人把结构编得再复杂,数据隐藏再深,也抵不过一复杂逻辑分析题,所以,用心些,在两分钟内还是可以理清的——结构复杂,计算就相对简单,这也是有利有弊;
出题人如果真那么不负责,数据不加选择,净出些没技术含量的硬算呢?
我们把结构分析,找数据,这两步进行得越快越准——那剩下从容计算的时间就越充裕,可见,不论是出什么样的题目,积极的面对,就总要比害怕逃避要好得多,或许你的一分积极和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题外话结束。
——————————————————————————————————————
第一步,一般在10~30秒;
————————————————————
大概扫一眼,文段的时间、结构都清楚了,第二步做什么?
一个题一个题的看,然后列式,而且是列出完整的式子——因为有的时候,列完你会发现,结合选项,很多题是不用算的,辛苦的一步一步算,算出N个中间数,都是没用的;
[列式与计算,通常是混在一起进行的~]这里为了方便,分开说~
通常一篇资料,需要具体算的,只有两三个;但一定不能懒,一定要把式子列清楚,不管分子分母,带上百分数有多复杂——如果数字大,至少在卷纸上标上字母代号,然后列多项式。
(参考时间3分钟~)
————————————————————
资料分析,重在分析,列式,最后才是计算。
式子都列好了,算就方便了,结合ABCD四个离得大老远的选项,连猜带蒙的,通常来说,会很容易出答案。
——其实,计算,在资料里面,并不占太大比重。最多三成。
433吧。
扫资料,找准数,占4成;
搞清关系,列准式子,3成++;
计算,只占应该不到3成的重要性。
——其实资料分析最难的题,不是运算,而是最后一个多选,难在麻烦~
————————————————————
“资料就是算”,是极其严重的错误看法,也是最低极的认知水平;停在这一步,连资料分析的门都没有迈入。
算一百篇,依然拿分率不高~
————————————————————
最后再提一句:
资料分析,它不叫计算能力考察,也不叫巧算测试;
——它重在分析,怎么理清图表、文字的逻辑关系;怎么在所给材料里面,正确找到有用的数据,这才是重中之重。
————————————————————
行政能力测试是能力型考试,资料分析部分,正是为了说明:他是为选拔办事人员的;而不是花大价钱雇个计算器的——
在工作中,你送材料时对领导说:领导,你读吧,这是上面下来的材料,你找到有用的数据,要算什么结果我马上给你算,保证准。
——这没用,并且肯定不能得到赏识。
我估计这么做工作,领导会发彪:TMD,国家给你开两千块工资,就是招个计算器?满大街5块钱一个的,比你算得又快又准!
——工作中要读的材料更复杂,找到有用的东西,理清逻辑,对能力的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