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5月天津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综合能力测试》(主观题)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材料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党中央对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日渐深入,对我国社会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持续深化。无论是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人际关系的修复、社会秩序的维系,还是广大城乡社区对疫情的成功防控,均充分说明社会治理的成效,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也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紧密相连。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越有效,国家治理的基础就越坚实。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就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意味着社会治理的主体由单一走向多样,由单纯的政府负责转向多元主体共治,党委、政府、社会、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治理变得更具科学性、民主性和凝聚力。
基层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晴雨表”,也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党的执政能力的“最近一公里”。 习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应重视发挥基层治理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进入新的实践阶段。作为“共同体”的社会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强调社会多元利益的普惠和补偿结合,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民主协商、协同治理的主体责任,也突出了共同利益实现过程中的沟通、协商、妥协的集体行动机制的重要性。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体现了多元主体治理职责共担和分工明确的辩证统一,将推动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和治理工具革新,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内共同利益和群体利益、个体利益的普遍性满足。
材料二
浙江省宁波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紧扣“一核四治”,突出“三个聚焦”,着力将社区打造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出一批基层治理和服务品牌。
聚焦顶层设计,打造“小社区、大格局”治理共同体。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框架和系统格局,出台基层社会治理系列政策。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化党建、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的协商共治、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新型社区治理格局。推行“党建+治理”工作方式,实行社区“大党委制”,加强“网格党建”“物业党建””社会组织党建”,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分类管理、按需服务的分类治理、集群发展模式,探索出大港社区“小马拉大车”、划船社区“365工作法”等治理模式。加快推进“智防风险”,深化视频监控等物联感知网络建设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快推进“智理城事”,依托“E宁波”移动终端,实时记录网格长(员)的走访轨迹、办事进度和内容,即时反映社情民意,实现基层社会事务处理"一网到底,一览无余”。加快推进“智享服务”,以“浙政网”“浙政钉”贯穿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数据网络,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共卫生、教育文化、应急管理、村(居)务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业务数据互通共享,推动基层治理从分散低效向集成高效转变。
聚焦共识共为,打造“小社区、大协商”命运共同体。制定《关于加强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以“五有五化”(五有,即有一个议事组织、有一份议事目录、有一个议事平台、有一张协商流程图、有一套协商议事制度;五化,即协商主体多元化、事项清单化、形式多样化、程序规范化、成果效能化)议事模式为基础,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路径,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可推广的协商品牌。针对居民反映的小事,按照“说、议、筹、办、评”五步法,邀请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相关方参与,做到社区搭台、民事民商。引导居民群众、物业企业、辖区单位等多方主体参与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进社区和谐共治。
聚焦精准精细,打造“小社区、大服务”生活共同体。编制城市社区布局规划,推动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打造开放式的“居民会客厅”,探索推进集公共服务、居民活动、民协商议事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为居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深化专职社区工作者包片联户制度,推动专职社区工作者拿出50%以上的工作时间用于走访居民群众,主动问需、主动服务。推行“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模式,规范基层服务平台、联动各类便民网点,畅通“分级受理、全程代理、按时办结、优质服务”的便民通道,实现便民服务“一站通办”、群众小事“一网联办”、偏远地区“一步即办”。健全自下而上的服务需求收集机制,推动社区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指导性目录及社会组织推荐性目录,通过公益创投、公益集市、“三百工程”等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嵌入社区服务。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互联互动,逐步实现居民群众提出需求、社区组织开发设计项目、社会组织承接项目、专业社会工作团队执行实施的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