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年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真题精选汇总及答案【含解析】
1. 两名初三学生上课迟到了,老师让他们站在门口反思,他们却跑去操场。老师把他们从操场弄回来,在教学楼道里用课本抽打、脚踢进行体罚,批评教育10多分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 )。
A、应主动征得家长的谅解
B、学校应进行批评教育
C、教育部门应进行处分
D、公安机关应进行逮捕
【答案】C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题干中,初三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拳打脚踢情节严重,教育部门应对教师给予处分。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2. 对课堂上“满堂问,齐声答”的热闹景象,正确的评价是( )。
A、教师的提问具有开放性
B、教学问题具有适中的难度
C、没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
D、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答案】C
【解析】要掌握优化设问的标准:一是提问目标的明确性,二是提问层次的清晰性,三是提问内容的针对性,四是提问方法的灵活性,五是提问诱导的启发性,六是提出问题的整体性,七是提问时机的选择性,八是提问难易的适度性,九是提问角度的新颖性,十是提问对象的广泛性。[1]其中提问是否有启发性,这是关系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切忌“满堂问”,要控制“齐声答”和少提“零答距”的问题。C项正确。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提问难易的适度性,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不但注意量力性,而且要具有思考性。提问过浅,则学生无需动脑;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过淡则学生无意动脑。只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中提问才能促进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提问角度的新颖性,即教师不要经常“旧调重弹”,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要注意变换角度,注意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3. 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答案】B
【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选B。
4. 小青喜欢文学,但是她的数学成绩不好,她认为是自己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她的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稳定性的归因
C、内部、不稳定性的归因
D、外部、不稳定性的归因
【答案】A
【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其中,能力高低属于内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题干中,小青喜欢文学,但是她的数学成绩不好,她把原因归结于脑子笨,不是学数学的料,这属于能力归因,即内部、稳定性的归因。A项正确。B项:工作难度属于外部、稳定性的归因,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学习数学的难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努力程度和身体状况属于内部、不稳定性的归因,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运气和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稳定性的归因,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5. 某班主任刘老师在所教的班级中做出一个决定,凡是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免除班级卫生义务。刘老师的做法( )。
A、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
B、有利于班级管理创新
C、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D、不利于学生平均发展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刘老师关于“凡是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免除班级卫生义务”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一做法可能会让学生陷入“成绩好就不用劳动”的误区,不利于爱劳动等优秀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人品德的发展。A项正确。B、C两项:刘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没有积极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刘老师的做法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