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9年山西省临汾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科目二》真题库及答案【教师类岗位(下)】【含解析】一、言语理解
1. 树立法律权威,就要使法治原则__________到国家与社会每一层次、每一角落,让全体公民信仰法治,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深入
B.融入
C.渗透
D.扩大
【答案】C
【解析】语境信息是“到国家与社会每一层次、每一角落”,说明法治原则到达的范围比较广,程度比较深。C项,“渗透”比喻一种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多方面浸透,符合题意。A项,“深入”只强调程度深,故排除。B项,“融入”只是体现出事物的结合,深度、广度体现不出,故排除。D项,“扩大”只形容范围广,渗透包含的意思更全面,故排除。故选C。
2. 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如城管,你可以批评授权过度,也可以批评一些地区没有将城管纳入体制编制带来的执法倾向的不当。但在网上整天发一些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准确事实描述的图片故事,就不是一种正常的批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政府应该接受人民的合理批评
B.只有走正规的渠道,批评政府才能奏效
C.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
D.批评政府不能靠煽动民众情绪
【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论点“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后面是对这个论点的具体阐述。C最符合论点,故正确答案为C。
3. 在历史上,文字有被神圣化的倾向,制度化教育基本上以抄本、刻本和印本上所记载的知识为核心。而民众在千百年间形成的口耳相传的知识,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在今天的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中,虽然有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关注民众知识和文化的学科,但总体而言,这种倾向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矫正。从20世纪中叶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以往偏重书面文化、轻视口头传承的倾向,给整体把握人类文明进程和知识体系带来了诸多弊端和限制。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形成了人文学术的某些新趋向和新领域,如“口述历史”“口头诗学”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学术界正在改变口头传承不受重视的状况
B.文字被神圣化的倾向需要进一步纠正
C.民间文化应纳入现代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中
D.口头文化是人文学术发展的新趋向和新领域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历史上,文字有被神圣化的倾向,而口耳相传的知识得不到重视。接着论述今天的状况,强调虽出现了相关学科,但轻视口头文化的总体倾向并没有得到纠正,即提出了现存的问题,进而指出从20世纪中叶开始,学者意识到轻视口头传承会带来弊端,尾句通过“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对前文学者的认识进行总结,通过“形成了”引出转变的结果,即“口述历史”、“口头诗学”等成为人文学术的新趋向和新领域,对应D项。A项“正在改变”偷换时态,文段中强调已经形成了改变,且表述不明确,排除;B项“文字被神圣化”对应历史上的状况,文段重在强调纠正口头传承不被重视的倾向,并阐述出现的新局面,非重点,排除;C项“民间文化”偷换概念,文段重在强调口头文化,排除。故选D。
4. 几个诚实的商人合开了一个店铺,等到赚得许多钱财,他们便停业分钱分物,但分红哪能不吵架?他们为钱为物吵得一塌糊涂。这时他们的房子着火了,但他们仍在为钱争论。他们争吵得忘了房子已经起火,以至全都被火焰吞没烧死,连同他们的财物。
从文中可以得出的道理是( )。
A.不可利令智昏
B.不可顾了芝麻丢了西瓜
C.和气才能生财
D.诚实才能生财
【答案】A
【解析】文段讲述的是几个商人为了争夺财产而丢掉性命的故事。“利令智昏”是指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忘掉了一切。故事中几个商人的表现正是这一成语的形象体现。故选A。
5. 在众多眼花缭乱的网络、电子文化产品中,纯文学刊物和图书无疑都是处于_________的,这是文化氛围改变的必然结果。严肃的作品有人看,但人数不多,这实际上是理性的回归,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客观表现。从这个角度讲,其实不必_________,很多文学期刊被“大浪淘沙”,但我们并没有失去纯文学。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优势 忧虑
B.弱势 惊慌
C.劣势 惶恐
D.上风 悲观
【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但人数不多”可知,此处应填“弱势”或“劣势”,排除A、D。第二空,“惶恐”指惊恐、害怕,语义程度过重,不如“惊慌”符合句意。故选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