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精选汇总及答案(含解析)
1. 下列哪种情形不能解除劳动关系?( )
A、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
B、试用期内提前一天通知用人单位
C、合同期内,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D、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答案】B
【解析】A选项:《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C选项: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D选项: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说法正确,本题选非,排除。故选B。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主要矛盾作了明确的概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把它载入了党章。故选C。
3. 社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 )。
A、投资
B、贷款
C、货币调控
D、国家财政预算
【答案】D
【解析】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其工具是国家财政及各种经济杠杆。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四点:第一,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来进行。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第二,通过劳务费用来进行,即服务行业的劳动。第三,通过价格杠杆,即价格的升降来进行。第四,通过银行信贷利息,即贷款和存款利息来进行。A项错误,投资是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投资不属于再分配的途径。B项错误,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贷款属于再分配的途径之一,但不是主要途径。C项错误,货币调控是通过货币的投向、分布和流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经济的调节与控制。货币调控不属于再分配的途径。D项正确,国家财政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一个国家在年初时制定的收支计划。国家财政预算属于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故选D。
4.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 )。
A、包含等量的人类劳动
B、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C、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D、都包含着从生产资料中转移过来的价值
【答案】B
【解析】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在生产中都消耗了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故选B。
5. 下列( )种情形构成诬告陷害罪。
A、甲为了得到提拔,便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曹某失去晋升机会
B、丁匿名举报单位领导王某贪污救灾款50万元。事后查明,王某只贪污了救灾款5000元
C、丙捏造同事贾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写成500份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乙捏造“文某明知王某是实施恐怖活动的人而向其提供资金”的事实,并向公安部门举报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甲捏造同事曹某包养情人,目的是使其失去晋升机会,而不是意图使其受刑事追究,不属于诬告陷害罪。B项错误,丁的行为属于错告或者检举不实,没有捏造王某贪污事实,因此不属于诬告陷害罪。C项错误,诬告陷害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丙没有向司法机关或相关机构告发,不属于诬告陷害罪。D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乙捏造文某向恐怖活动犯罪分子提供资金并向公安部门举报,意图使其受到刑事追究,构成诬告陷害罪。故选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