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0年7月21日河南商丘永城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和基础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1.《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的教育学著作,首版于1916年出版。杜威在书中强调“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学派”,提出了()。
A、“儿童中心”
B、“学校中心”
C、“教学中心”
D、“教师中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人物思想。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强调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考虑儿童的需要与兴趣,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A项正确。B项:“学校中心”是一个混淆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教学中心”也是一个混淆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2.他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
A、裴斯泰洛齐
B、赞科夫
C、孟禄
D、桑代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学说。“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使教育从动物界回归到人类社会,但是该理论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C项正确。A项:裴斯泰洛齐被称为是“慈爱的儿童之父”,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最早提出来“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赞科夫的著作是《教学与发展》,他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桑代克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3.()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和文士,教育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僧侣和文士,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僧侣和文士,“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D项正确。A项: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古代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为代表,雅典的教育内容为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和谐”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的教育内容为军事体育、政治道德;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古代罗马教育的发展分为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三个阶段。由于王政时期罗马共和国刚建立,以农业经济为主,加上征战需要,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培养农民和军人。所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后两个时期的教育。在共和后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演说家。在帝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官吏和顺民。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4.课程可以分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下列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是()。
A、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B、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
C、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D、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隐性课程的特点。隐性课程的特点主要有:(1)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2)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3)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4)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辩证统一;(5)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6)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B项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与题干相符,当选。A、C、D三项:均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5.清末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在教育方面,清政府颁布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它也是我国从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
A、《师范教育令》
B、《奏定学堂章程》
C、《强迫教育章程》
D、《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旧中国的学制沿革。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和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该学制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