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首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C项正确。A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专著。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论演说家的教育》的作者是昆体良。“班级授课制”这一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的昆体良认为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只是他没有真正实践自己这一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A、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新课改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这为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D项正确。A、B、C三项:“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均不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人为本,虽然也指导了新课改,但不是最直接的指导理论,不作为最优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参考文献:周海银主编,《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第5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01,第66页。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阶段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这两条规律启发教育工作者应按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施教,做到循序渐进。D项正确。
A、B两项: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不均衡性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4.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都能立刻把它辨别出来,这是由于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征。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题干中,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国歌我们都能分辨出来,这是因为对于一首完整的歌曲来说,不同演奏乐器所带来的音色变化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组成部分变了,并不会影响我们从整体上去分辨歌曲,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D项正确。A项: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受环境情况的影响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关于理解性,常
5.“不敷衍塞责,不宣传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属于教师哪个方面的职业道德?()
A、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B、师之所存,道之所存
C、依法执教,以德育人
D、爱岗敬业,诲人不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中,“爱岗敬业”的内容包括: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D项正确。A项:“以身作则”属于“为人师表”的内容,“教书育人”属于“爱岗敬业”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依法执教”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