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安徽淮南市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库及答案(含解析)
1.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教育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计划
【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故选B。
2. 小芳是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她跟班上其他几个有文艺特长的同学组成了一个文艺活动小组,这几个同学经常配合学校和班级的文体活动在一起讨论和排练节目,小芳和她的几位同学组成的文艺活动小组属于( )。
A、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B、积极型正式组织
C、破坏型非正式组织
D、破坏型正式组织
【答案】A
【解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被称为非正式群体。题干描述属于积极型非正式组织。故选A。
3. 周老师作为四年级(3)班的科任老师,十分重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近来,周老师发现有学生出现学习活动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周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有选择性地增加了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答案】D
【解析】辛德等人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A项: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课程是既定的课程文件或产品,课程方案在设计上是完善的;课程实施是一个直线的过程,教师在实施课程时越接近既定的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越成功。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课程创生取向认为课程不是既定的计划或产品,而是教师和学生经验的总和,官方的课程纲要、课程文件和教材等不是需要教师忠实推行的学习材料,而只是协助教师和学生创造课程的一些工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相互适应取向认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教育情境对课程方案做出适当的调适;课程实施的关键就在于调适,而不是标准化的课程行为。题干中,周老师针对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了对课程的调适,D项正确。故选D。
4. 教学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答案】D
【解析】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属于教师的自我监控过程。故选D。
5. 小楠考试没有考好,虽然父母没有责怪她,但从良心上讲,她还是感觉对不起父母。这一内疚感是由( )引发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现实的我
【答案】C
【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父母很早就向儿童提出了社会化的要求。儿童将父母的批评和社会的批评内化为超我(俗称“良心”)。良心或超我代表了内化的父母,它是相当严厉的、惩罚性的。良好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在父母不在眼前时也能让道德规范来行动,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果个体的行为违反了超我的意向,就会感到自责和内疚的心理压力。题干中,小楠考试没有考好,虽然父母没有责怪她,但从良心上讲,她还是感觉对不起父母,这一内疚感是源于超我,C项正确。A项: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