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半月谈》第24期
[!--smalltext--]
评论:把创新挺在发展前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今后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调,提出了路径,符合国情,振奋人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全会把创新摆在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判断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我们党历来重视创新发展问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和党执政兴国的历史高度.多次强调创新驱动是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郑重提出了创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国家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实践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尤其在高铁、航天等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引起了全球关注。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离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是创新氛围、创新能力,还是创新路径上都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
创新思维尚未能成为全民族的思想基因。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创新历史,但近代社会以来,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逐渐落后于他国,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创新意识没有变成全民族最为活跃的思维,相反习惯于驾轻就熟的传统.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做法。思想的惰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创新发展的路径尚未被很好地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些巨大的变化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发展路径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和外向驱动型,这个传统路径今天仍然存在很大惯性,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创新发展的环境还不够理想。这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氛围建设.在营造创新环境上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对重大技术创新的项目和个人进行重奖.还比如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等等。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十分猖獗,全社会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创新发展是严重的威胁,需要花大力气解决好。
系统性创新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创新发展涵盖的面很宽,对一个国家而言,创新不止是实验室里、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创新,还包括社会创新、管理创新、发展创新、企业创新、个人创新等等。总之,创新发展是全系统、宽领域和多层次的,但这个局面在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面向“十三五”,党和国家把创新发展放在更高的位置来谋划.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必然会带动我国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我国又一个创新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创新不是花拳绣腿,更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环境要求、能力要求、体制机制要求。
首先,我们必须依法支持创新。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支撑创新的最重要环境是法治环境。相比较过去,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令人高兴的是,国家已经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修订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大依法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力度。有理由相信,在创新发展理念的牵引下,全社会也会形成更加尊重创新、呵护创新的良好氛围。
其次,我们必须推动系统创新。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不难看出.创新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创新就如同一台由无数齿轮环环相扣的巨型机器,少一个零件都难以运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基本形态,而最复杂的创新是系统创新、集成创新,也就是包括技术、社会、管理、政策、文化的创新。“十三五”时期,让创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必然要求我国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在社会创新上形成氛围,在管理创新上形成规范,在政策创新上形成优势,在文化创新上形成力量。当这些方面的创新出现“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时,我国的系统创新就有了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就有了雄厚的基础。
再次,我们必须提升创新能力。今天是一个充满创新竞争的时代,在你追我赶的创新大潮中,稍有迟疑,就会丧失了创新的机会,丢掉了创新的主动。今后五年,世界范围内的创新竞争只会增强,不会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意志和高超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捕捉创新机遇的能力,重大技术攻关的能力,形成协同创新的能力和谋划创新布局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实实在在建设和培育。
创新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既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信和豪迈,又要有“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恒心和韧劲。唯此,我们的创新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