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地质学基础》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地壳;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其厚度变化较大,由几公里到近80km,平均18km。
2、岩石圈:地壳+上地幔的顶部(盖层);均为固态岩石组成,所以称之—岩石圈。
3、软流圈:岩石圈底界至220km左右,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为低速带,此带内的物质呈熔融状态,称为软流圈(或称软流层)。
4、 地温梯度;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5、克拉克值:根据大陆地壳中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后人为记念这个创举,将之命名为克拉克值
6、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7、岩石: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存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8、岩浆岩: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
9、沉积岩:松散的喾物经过压实、胶结或重结晶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1、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移、冷凝的全部过程。
12、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13、变质作用: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等变化的地质作用。
14、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15、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是指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
16、 搬运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
17、 晶簇:生长在岩石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单晶体所组成的集簇状集合体叫晶簇。
18、 条痕:指矿物粉末的颜色,它能减弱他色,消除假色,保存自色,所以常比矿物的颜色更固定,更具鉴定意义。
19、 光泽:矿物表面反光的能力。矿物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强,其光泽越强。
20、 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敲击或挤压后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能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光滑破裂面称为解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