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事业真题

事业真题

2011年917省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解读

2014-02-16 13:28:37事业真题354 收藏
[!--smalltext--]

917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涉及的题型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两种。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具体而言,专家总结本次考试呈现如下特点:

1.与2010年考试相比,2011年言语理解部分总题量增加了5题,增加题型均为逻辑填空。

2.逻辑填空主要考查两词型,包括两空实词、三空实词的考查、实词+成语的考查、一空成语和两空成语的考查。2011年考试未出现两空实词+成语的考查,除以上考查题型外,还考查了三空实词+成语,对成语的考查数量、难度也呈上升趋势。

3.片段阅读的考查仍以主旨观点型、细节理解型、语句连贯为主,新增了寓意理解题和推断下文题,新增题难度均不大。

【例题1】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它已经         。无怪乎七年前初次        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笑。失修的名胜与失修的城市,以及市民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        苏州自身的存在。苏州,还是苏州吗?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疮百孔  拜访  置疑   B.未老先衰  探访  质疑

C.老气横秋  寻访  质问   D.老态龙钟  造访  怀疑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未老先衰”和“老气横秋”的适用对象都为人,题干中的主语为苏州城,由此可排除B、C。第二空中,“拜访”的适用对象也为人,而“造访”的适用对象多为物,故本题答案为D。

【例题2】“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据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法国良心”的伏尔泰说的,作为捍卫“言论自由”标志性的符号,这句话一直被欧美媒体和政客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考证,伏尔泰并未说过这句话,这好像在西方“言论自由”的说法上戳了一个窟窿。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称,在美国有18种“言论自由”不受保护,“欧洲人权公约”对言论自由限制的内容比言论自由的内容长一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西方“言论自由”存在双重标准

B.西方“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

C.西方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

D.有人借伏尔泰之名杜撰了言论自由的名言

【解读】文段通过有人借伏尔泰之名杜撰了言论自由的名言,引出西方“言论自由”并非完全的“言论自由”,并进一步通过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的说法指出西方关于言论自由的限制更多,即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由此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A项“双重标准”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对西方的“言论自由”进行了全部的否定,不合文意;D项的说法是一个引子,故不是文段强调的内容。

【例题3】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这些受众,他们也许是电视观众,也许是网民,也许是“手拍暴民”,电视内容从传递到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这些受众将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他们将如何解读、衍生、变造电视节目,都让电视人夜不能寐。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

B.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

C.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

 D.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

【解读】文段首先阐述了一个事实即,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是在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最后指出,这些受众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等等行为让电视人夜不能寐,由此可推知,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电视制作如何应对挑战,适应受众的变化。A、D项阐述的主体是“受众”,故排除;关于“受众的审美导向”文中并没有任何的信息,故排除B项。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