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浙江省党政机关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
2004年浙江省党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卷
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2小时;
2.请仔细阅读以下资料,然后按照后面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一、资料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ll%,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产品和产值能耗方面,据统计比较,每公斤标准煤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为5.58美元,法国为3.24美元,韩国为1.56美元,印度为0.72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而我国仅为0.36美元。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高出27.4%,我国每吨钢可比能耗平均为966公斤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是656公斤标准煤,高出47.3%;我国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为170公斤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l07.5公斤标准煤,高出58.1%。
2003年我目电力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包括河北、山西、内蒙、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甘肃、青海和宁夏在内的22个省市不同程度地拉闸限电。长沙市民为应对停电,开始购买发电机;厦门10多家大商场,每周因停电停业两天;华东地区的企业不得不采取错峰、避峰生产;浙江省将一些企业用电转移到凌晨2点以后的用电低峰;其他大部分省市也开始按"拉限序位表"计划用电。电力缺口对企业生产和百姓生活带来明显影响。据统计显示,综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用电新增容量等情况,今年我国全年用电量将净增2000多亿千瓦时,加上年内投产的机组,今年的电力缺口仍将在1000力千瓦以上。
2003年11月份,自上海、广州0号柴油告急开始,90号汽油告急,全国又出现一定范围的"油荒"在长三角地区,很多加油站等待加油的汽车排起了长龙;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杭州市等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加油站已经没有了0号柴油供应,有供应的加油点也基本都是限量销售。东北三省、四川、重庆等地也传来了柴油供应匮乏的消息。
2000年,全球的原油储备量估计有69亿桶,相当于90天的世界消费量,其中13亿桶为战略储备,其余的46亿桶为商业储备。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石油储备分别是158天、1
61天、127天、74天。据去年中国石油消耗总量测算,我国的石油储备仅可维持近20天。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已经给中国能源利用带来巨大影响。据美林公司估计,如果每桶原油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能降低0.5个百分点。由于中国是东亚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显然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不会低于上述数字。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估计中国的原油消耗量将从2000年的478万桶/天上升到
2020年的1050万桶/天。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原油消耗第二多的国家,国家60%的原油将依赖进口。这不仅将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上最主要的买主,也会使中国面临更大的政治和能源安全压力。
中国的能源战略一夜之间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陈洲其与张洽联合提出,必须从宏观、长远的观点来研究和把握能源题,制定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以确保现代化建设有长期足够的能源供应。作为非再生性能源,石油一直是我国短缺性战略物资。为了扩大供给,我国除了不断在国内开采石油外,还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中石油已在海外签订合同项目26个,项目分布在四大洲的12个国家,业务范围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炼油化工及成品油销售等领域,初步形成海外发展的三大战略区,即中东及北非地区、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和南美地区。中石化集团在伊朗成功打出高产油气井;参与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获邀参与开发伊朗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干德项目的竞标;中标开发沙特的一个天然气项目。中海油已同18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公司签订了160多个石油合同和协议。去年,其海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达1/5以上。
2003年我国的GDP取得了9.1%的增长,创下六年来的新高。就在人们对经济高速增长津津乐道时,温家宝总理在近日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指出,中央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要考虑到保持宏观调控目标的连续性,也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与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的衔接,减轻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二、申论要求
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考试申论试卷写作部分例文
今年夏天,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不应只有赤日炎炎和历史最高记录的高温天气,更深刻的还应有破天荒的拉闸限电的"电荒"。人们纷纷躲进防空洞,提出"将空调温度调低一度,早关一小时"的口号,从上至下破共抗电荒的难题。这种用电告急的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浙江,据统计全国<个省市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供电缺口、拉闸限电的情况。而短缺的能源也不仅仅只限于电,油、水等生活生产的必备能源均在全国各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短缺。
"怎么会电不够用","怎么会有电荒"人们普遍产生了心理疑问。经济繁荣发展了,人民生活奔小康,怎么会出现这种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一时间能源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党和政府规划考虑的范围,也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大事情。能源究竟为何会短缺呢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其一,我国生产技术的落后,使我国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值能耗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大国,虽然资源的绝对量高,但就某种能源以及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是十足的能源小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尚未成熟,原有的粗放性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有深刻烙印。因此当前的电荒油荒也许就是此种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恶果,亦是对人们的一次警示: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迫在眉睫。
其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科学。浪费水、电的情况在我国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乃是普遍现象。环保意识的淡漠,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尚未树立生活方式及观念的落后等,使得我国居民使用能源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的眼里近乎奢侈和浪费。另一方面,对资源滥取滥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使得我国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趋恶化。试问经济如何能在此空中楼阁中长久地发展。
其三,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原油储备量低,但消耗量高。能源危机亦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我国的经济增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使得国际能源的分配不均,有的过剩有的短缺,如何应对此种特殊的国际环境,如何更好地分享国际资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能源短缺的一条重要渠道。而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能源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亦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引起人民的某种恐慌,为避免由"电荒"引起的"人荒",应从宏观和长远的观点来研究和把握,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
其一,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集约型增长的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对应用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积极寻求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的高效利用及新型材料的替代。坚持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其二,转变人们的观念,包括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定位。生产者在生产时要秉持低能耗高效率的观念,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电节水,如反复利用自来水,将每一单位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以最低的消耗寻求最高的产出。要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心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其三,积极寻求国际上的合作。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既是竞争者亦是合作者,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更应依靠国际间的互助共进,如我国当前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签订多个石油合同和协议就是很好的尝试和突破。总之,在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上,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结合,将经济增长和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衔接起来,以形成最佳的发展方式。
最后,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在追求经济发展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着眼点不应仅限于每年增长的机械数字,更应透过数字,看到其内在的实质增长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化和升华"现代化"的含义--经济增长的现代化、人民观念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保证经济发展的"能源"不竭。
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告急,矿井事故;油品涨价,排队限量加油;错峰用电,电力短缺。一年里,我们的眼里、耳中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字眼,仿佛一夜间,百姓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了,近些年的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的后果终于使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顿了一下。难过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该如何避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危机充斥报章,影响生活。
解决的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综合考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政府已经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也给近些年的片面追求增长,不顾一切搞建设的各地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烧得过热的经济增长论降了点温。
经济增长的本意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国家的财政能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唯经济论恰恰就把"综合"这两个字给忘了。于是各地污染不断,事故层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综合发展的思路,给发展的方向作了调整。具体来讲,我们的发展思路还是要适合国情,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发达地区发展能耗少、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特性的生产和装备,而不是全国省市一窝蜂地全都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几大支柱来定位本地的发展,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物资跨地区流通的压力,减少无谓的浪费。这里关键是各地区要认清自己的发展优势,错位思考,优势互补,不走盲目竞争的老路子。
其次,放眼全球,本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人力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相反应该巧干、好干。基于此,我们一是要改善政府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引来外部世界的关注。三是要注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协调各种资源,而不是"竭泽而渔"。
第三,走地区合作的道路。我国的特点是地区差异大,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源禀赋还是资源利用度等软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高低起伏。可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简单地任由发展,而是要通过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手段鼓励地区间互相合作,不搞"地区主义",在政府层面加强财政经济支持,优势产业互补,在民间层面,地区间可以利用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合作关系,建立工业、贸易、经济的往来,甚至可以用干部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加软环境的改变力度。
最后,作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不主张甚至忽视人们其他方面需要的思路。因此,哪怕有时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了变化,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就干部或地区的考评而言也可以调整方法,更多地减少刚性,增强量化的细致程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我国的发展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政府更多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按照实际的市场情况,允许各地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唯有此,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