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教育试题

教育试题

2008株洲市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4-04-24 19:05:02教育试题181 收藏
[!--smalltext--]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公共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

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D)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A)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D)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A)

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二,学科专业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全对计2分,少答计1分,不答或答错计0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让学生(ABCD)

A.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B.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C.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

D.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2.科学素养包含四个要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兴趣以及科学精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从三个方面来落实"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在下列四个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C)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B.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C.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D.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

13.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含义,概括程度,指导对象,实施对象,达成目标所需时间等都是不同的;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因此,不能用课程目标代替教学目标.以下所拟订的关于《大气压强》的教学目标中,不适当的是(CD)

A.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B.能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C.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D.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14.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新课程理念(D)

A.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B.关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经验

C.注意物理与其他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

D.以物理教材为主,以物理实验为辅

15.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科学探究.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BC)

A.科学探究有助于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

B.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还是一种科学精神

C.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课程目标之一

D.科学探究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方式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三,公共知识(10分)

16.(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9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

赵元任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国学大师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8,9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

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着交响乐团完成了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亿人民币产业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着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为了拥有足够影响的浙商.

(1)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大师赵元任的优势智能是,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优势智能是,周舟的优势智能是,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优势智能,即,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能多表现为.

(2)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

参考答案1)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每空1分)(2)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②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差或很差,就认为学生是差生,很愚蠢③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④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⑤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个性,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艺术.(每个要点1分)

四,学科专业知识(60分)

17.(8分)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上开一个小圆孔,用胶

带封住小孔,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水便从小孔射出,如

图1所示.过一会盖上瓶盖并拧紧.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2)这些现象说明了哪些物理规:.

参考答案1)加盖前,水的射程随瓶内水面下降而减小(2分);加盖后,水会停止从小孔射出.(2分)

(2)前者说水的压强与深度有关;(2分)后者说明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有关.(2分)

18.(10分)如图2所示,将一对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舌簧密封

于玻璃管中,舌簧端面互叠,但留有间隙,就制成了一种磁控元件

--干簧管,以实现自动控制.

(1)干簧管置于下列哪些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中时,可以使

舌簧端面吸合()

(2)将一个线圈套在干簧管上,就制成一个干簧继电器,可以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如图3所示.请简述干簧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在图4所示的工作电路中,L1和L2是两个相同的"220V 60W"的白炽灯.当控制电路的开关S断开时,L1消耗的电功率为W,L2消耗的电功率为W;开关S闭合时,L1消耗的电功率为W,L2消耗的电功率为W.(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参考答案1)CD(2分)(2)S闭合时,控制电路接通,线圈产生磁场,舌簧被磁化,在两舌簧端面形成异名磁极,因相互吸引而吸合,于是工作电路接通.S断开时,两舌簧退磁,在弹力作用下分开,工作电路断开.(4分)(3)15,15,60,0(4分)

19.(12分)积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有人利用冰的密度冰,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积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他仅利用刻度尺进行有关测量,就估测出了积雪的密度雪.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要求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2)估测积雪密度的表达式为雪=.

(3)请就本题做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参考答案1)积雪原来的厚度h1,脚印的深度h2.(4分)(2)h1雪/(h1-h2)(4分)(3)延伸:可就减小估测的误差(或提高估测的效果)提出可行性措施,如选择厚度较大的积雪层,增大踩踏积雪的力度,进行多次测量和估测等.拓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测量积雪密度的其他方案.(4分)

20.(6分)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的成就时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伽利略的科学著作《》奠定了他作为近代力学创始人的地位.

(2)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创立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其核心是把

和逻辑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体现了什么重要科学思想

参考答案1)两种新科学的对话(2分)(2)实验(2分)(3)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2分)

21.(5分)有人认为,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当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只不过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推论而已.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不能简单的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只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推论.(1分)

①从规律形成的历史渊源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笛卡儿等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它是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辨的产物(理想实验),是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②从规律的意义和作用看,牛顿第一定律不仅回答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而且明确了力和惯性两个科学概念,同时还定义了惯性参考系.③从规律的历史地位看,没有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就不会有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也就不会以新的视角审视引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进而令人信服地表明天上和人间遵循同样的力学规律,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4分)

22.(8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本.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内容标准分为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三个部分.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对不同水平的学习和不同类型的目标要求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请你至少写出6个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说明:体验性目标主要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3)下表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声和光"的部分"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样例与活动建议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1.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2.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提出防治噪声的建议.

3.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4.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其他内容标准部分还有有许多类似上述的"样例与活动建议",请你简要谈谈它们对课程实施有何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1)科学探究,能量(2分)(2)观察,收集,调查,参与,参加,参观,查阅,经历,体验,感受,尝试,交流,讨论,体会,关注,注意,关心,乐于,勇于,敢于,发展,保持,建立,形成,养成,具有,领悟,领会,思考等等(2分)(3)"活动建议"中的行为动词"收集","调查","阅读","学习","制作"等对教师实施教学提出了操作性建议,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分)同时体现了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和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思想,体现了新课程实施的"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理念.(2分)

23.(11分)阅读《走进分子世界》的教学案例,回答有关问题.

导入: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物质结构问题.从外表看,各种形态的物质似乎都是连续的,人们凭肉眼无法看到它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索物质结构带来困难.科学家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在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随着观察技术的发展,人们收集到更多的证据,一些被许多证据支持的结构模型得到人们的承认.让我们借用这种科学方法共同建构一种物质结构的模型.

一,提出一种模型

活动:

1.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在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你看到的现象是…

3.将装有半管水和半管酒精的长玻璃管反复翻转,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你选择如下一种模型,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模型①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微粒彼此紧靠在一起

模型②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微粒之间有间隙

模型③固体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颗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交流:

固体物质可以看成是不连续的微粒组成,液体物质能看成是由微粒组成吗证据是什么气体物质也能看成是由微粒构成吗证据有哪些

小结1:科学家发现,物质是可分的.科学家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科学家把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根据上面讨论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分子模型概括为如下内容: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这种微粒之间有间隙.

二,改进模型

你认为小结1中提出的模型内容,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现象吗有哪些现象还不能解释

例如:墙内开花墙外香.用上述分子模型的内容不能解释这一现象.请你猜想一下,对分子模型的内容还需要做什么补充

分子是否运动

交流: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演示:两种液体的扩散现象,两种气体的扩散现象.

小结2: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三,对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交流: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不是散沙一盘

猜想:分子间还存在吸引力的作用.

演示:铅圆柱的实验

小结3: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斥力.

(1)结合上述案例,请你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3)结合案例内容和教学目标,请你补充教师的结束语.

(4)简要评析该案例的特点.

参考答案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道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结论的过程,感受分子世界的奥妙,体验探究微观世界的研究方法.(3分)(2)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压缩的弹簧在撤除外力后能恢复原状.(2分)(3)结束语至少应包含三个要点:①从知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概括②应强调,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观察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随之发展,建立了比分子更细微的物质结构模型③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3分)(4)要点: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参与到建构分子模型的过程中;把探究式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