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9日河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
案例一:
材料1: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柷及度假的休 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国法定年节假日为7天。1999年法定年节假日增至10天,形成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2007年颃 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曰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曰,将我国传统节日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全世界华人的文化凝聚 力。我国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11天。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曰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 规定放假日期。
材料2:近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将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芍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曰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
《意见》称,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曰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 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同时,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材料3: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并出台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此后,不少地方加大了带薪休假的落实力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逐渐成为生活时尚。然而有限的假期让国人很难来一次 “说走就走的旅行”。带薪休假的呼声与日俱增、逐年高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把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近期,湖南、甘肃兰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先后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休假的实施细则,为带薪休假落实“加把 火”。应该说,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劳动监察,带薪休假都已有了制度保障,关于带薪休假的舆论氛围也已蓄势造足。 然而,人社部调查显示,目前带薪休假的落实率仅有50%。为什么带薪休假仍然是“镜中月水中花”,成为纸上福利呢7 这与各级各类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很大的关系。
材料4: 5月19曰,一份《关于将周六纳入工作曰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网络上流传。该《通知》显示: 当前(河北)省委省政府、(沧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以及我县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大事实 事,时间紧,任务重,为加快这些工作的推进,我们只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态度,全力 以赴抓好落实,才能确保按时高效完成。
《通知》还称,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研究的意见,从本周开始,将周六纳入工作曰安排,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各乡 镇、各部门(包括具有监管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周六不再放假,正常安排调度各项工作。文件落款时间为5月18曰。
然而,就在5月19曰晚,一份取消《关于将周六纳入工作曰安排的通知》的文件再次被网友关注。吴桥县委县政府 “两办”再度给下辖的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下发通知,取消了一天之前同样由“两办”下发的周六上班的规 定。
新《通知》称:5月18曰,(吴桥)县委县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将周六纳入工作曰安排的通知》,现予以取消, 对周六上班不再作统一要求。对承担(河北)省考核重点指标任务以及推逬重点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大事实事等工作的相关乡镇和部门,要争分夺秒,主动作为,统筹安排,积极推进,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材料5:今年第一号台风“尼伯特”预计于9曰登陆福建。由于9-10日正值周末,为防御台风,福建多地市要求公务员取消周末双休,严阵以待。
为防御台风“尼伯特”,今天中午,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厦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7月9日取消休假,按正 常工作时间上班,并要求领导干部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也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取消双休曰,7月9日至10曰正常上班,并要求所有干部必须在岗在位,落实防御台风工作。
问题:
1. 请对比“材料4”和“材料5”,联系实际,写一篇评论。(2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2. 请站在省级政府层面,就如何保证“材料2”中涉及到的“国办发[2015] 62号文”内容落地,提出政策性建议。(25分)
要求:立意要高,考虑全面,思路清晰,简明扼要,不超过250字。
案例二:
材料: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短 缺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数量型”农业向“价值型”农业转变,农业的发展不再仅仅追求农产品生产数量,而是追求农产品价值的提升。走特色之路,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品牌,就成了许多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成为破解地方 “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主要是从生产效率本身实现价值的提升,有两条路径,一是依靠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技术实现效率的提升;二是强调农业特色。但是,这两种方式对于形成特色农业经济优势的效果并不 显著,没有实现特色农业产业效益的提升。很多区域都具备众多农业的特色优势和资源,甚至拥有很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特色农业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没有产生像贛南脐橙、阳澄湖大闸蟹等这样特色农业的品牌优势,实现价值提升。 处于粗放状态的特色农业,之所以很难构建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优势,形成规模经营和品牌效益,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构建起特色农业的流通体系,特色农业的销售端也就是供给侧出现了问题。然而,特色农品流通问题的解决,如果单纯寄 托于流通环节效率的提升,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效率的提升以及区域品牌的塑造。发展特色农业要突破区域在制度、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壁垒和瓶颈。要从特色农业的价值链入手,构建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特色 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品牌价值、生产效率、流通效率,提高其产品的科技附加值、绿色附加值和深加工度水平。要通过新经济、新模式整合区域资源,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一条以特色经济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