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

2016年10月15日宁夏区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

2022-11-17 13:27:06公共基础212 收藏
[!--smalltext--]

  一、案例分析

  局机关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部门,日常事务琐碎,也是草拟全局工作计划、总结、重要文件、简报等文字材料的部门。

  目前办公室副主任在党校学习,主任随局长出国考察,只有主任科员魏某和刘某在办公室。主任走之前安排魏某负责办公室工作,并安排一周工作:

  1、宁夏被批准为全域旅游省区,本周组织一次调研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2、组织离退休老干部体检。

  3、宣传部召开宁夏精神座谈会,拟写局领导参加座谈材料。

  4、组织老干部参观六盘山长征纪念馆。

  问题1:假如你是魏某,如何安排一周工作计划?

  【参考答案

  周一、组织全域旅游调研活动准备工作。安排人员、组织车辆、选好调研地点以及行车路线。

  周二上午、组织离退休干部体检,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并叮嘱早晨不要吃饭,安排车辆统一接送

  周三、查阅宁夏相关资料,了解宁夏的历史文化、经典人物事迹,从而了解宁夏精神的精髓。

  周四、组织老干部参观六盘山长征纪念馆,提前向纪念馆联系安排时间。

  问题2:请草拟一份全域旅游调研活动工作方案?

  【参考答案

  关于开展全域旅游调研活动的工作方案

  一、调研活动的目的

  总结宁夏在全域旅游建设方面的不足和较好的工作经验。

  二、调研的内容

  1、宁夏全域旅游建设的基本情况。

  2、宁夏全域旅游建设的成效及群众满意度。

  3、宁夏全域旅游建设的工作思路。

  三、参加人员:分管旅游的相关工作人员。

  四、活动开展时间:本周一到周二。

  问题3:假如你带队参观长征纪念馆,按照你的理解如何讲解宁夏精神?

  【参考答案

  宁夏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可以说是锦衣富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宁夏革命烈士在寒冷的冬天穿着草鞋走过来的,是他们用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什么是宁夏精神。

  宁夏精神是奉献精神。在国民革命时期,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进行了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宁夏人民也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宁夏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用自己的生命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宁夏精神是大无畏精神。长征时期没有保暖内衣、没有羽绒服、没有棉鞋。宁夏的革命先烈穿的是单薄的衣服、脚上穿的是草鞋。面前是一座高高的雪山,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当时恶劣的天气和高高的雪山所吓倒,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一步步前进。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1: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事件时代。翻开报纸,转发微博,评论新闻……公众对社会、对政府的关切,大多以媒介为平台。“华南虎”、“躲猫猫”、“钓鱼执法”、“宜黄强拆”,这些借助媒介迅速蹿红全国的符号提醒我们,今天,治理的方式和理念往往通过媒介呈现、传播甚至放大,一个“治理媒介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公开透明逐渐成为执政共识,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成为公民基本权利,我们看到,各级政府的媒介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新闻发布制度日益完善,新闻发言人不断亮相,越来越多党政干部回复留言板、走进直播间,1700多个政府机构微博随时发布权威信息,各级领导干部面对聚光灯越来越自信自如,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

  当然,变化是一个过程,在总体的发展进步中,一些地方在媒介应对上仍有诸多不足。或是忽视媒介,把媒介当做摆设,很少更新的“沉睡网站”体现媒介意识的淡薄;或是躲避媒介,“杞人忧钴”、“响水逃城”等事件,暴露引导手段的缺失;或是害怕媒介,断定媒介是“找事”的麻烦源,“封、捂、堵、压、瞒”五字诀时有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心态屡有所闻。或是滥用媒介,视之为文过饰非的工具,漠视民意,打压舆论,为某些地方和单位违规行为“背书”。

  如果说媒介已来到双向交流的2.0时代,那么政府治理同样进入了2.0时代,从高音喇叭、报纸刊物的宣讲,变成了新闻发布、网络留言的互动。如果没有必要的媒介素养,没有回应关注的能力,只知打压甚至封堵,无疑会使“沟通”没有了“通”,只剩下一条无法跨越的“沟”。

  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一时难堪,但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体察民情,保持头脑清醒,大有益处。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正如一位省委书记所言,“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想转变,无论是解说政策、疏导情绪,还是沟通思想、促成共识,都需要媒体来主动设置议题,求同存异、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中央领导强调媒体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跟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善用、善管。

  被各种信息和媒介包围的领导干部,亟须养成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学会“新闻执政”。否则,介入迟缓或干预不当,不仅可能“小事闹大,大事闹炸”,而且会消解改革发展共识,损耗政府“无形资产”。

  对领导干部而言,媒介素养不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心态。有平等的心态,才不会有“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傲慢官腔;有尊重的心态,才不会有“没时间跟你闲扯”的敷衍轻慢;有开放的心态,面对监督才能正视问题而不是列“记者黑名单”;有坦诚的心态,遭遇批评才会反躬自省而不是“诽谤定罪”……说到底,媒介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平台,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公众的态度,这是执政水平和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和检验。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