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经济学:第二节商品和货币

2014-02-15 20:21:12公共基础114 收藏
[!--smalltext--]

一、商品
1.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两者统一存在于每一个商品之中;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对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对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使用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1)使用价值:即物品对人的有用性或效用,也就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抽象掉了具体形式的劳动,就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生产性支出。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具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价值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创造出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生产性支出。它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关系:二者是矛盾统一体。统一指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矛盾指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二、货币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尺度的职能。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能。
(3)贮藏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退出流通,有贮藏起来的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同赊购买卖联系在一起的。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的货币,就是世界货币。只有黄金、白银等有价值的货币商品,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的规律。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流通领域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流通中的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投入市场的商品数量和它们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即商品价格总额,它和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成正比;三是同一货币的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它和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中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三、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因为在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的诸经济规律中,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全过程,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