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教育旗下网站-【考考公务员网】(www.kkgwy.com)更简洁易记!

考考公务员网

首页 > 综合知识 > 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

经济常识要点精粹

2014-02-15 20:20:50公共基础105 收藏
[!--smalltext--]

1.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与现代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它涉及的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制度层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是我们进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3.经济
    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5.商品经济的特性
(1)商品经济具有的自主性;(2)商品经济具有平等性;(3)商品经济具有竞争性。
6.商品的使用价值
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7.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8.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获得表现。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12.货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
13.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的五个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14.货币流通公式
一定时间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1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
    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8.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是市场经济。
      19.银行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企业。银行是在商业信用和货币经营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0.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
    股份公司是以入股方式筹集社会资本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的资本或财产组织形式。
    21.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等)通过提供服务所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润、租金的总和。
    22.企业
    企业是生产组织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需要明确:(1)企业是与分工相联系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2)企业既是生产的一种技术组织形式,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23.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
    2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它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就叫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r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
27.公司治理结构
    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
    28.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2)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4)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9.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30.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个国家产生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1.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任务:(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2)抑制通货膨胀;(3)促进结构化;(4)实现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是在必要时才使用)。
    3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3.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34.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35.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
36.国民经济类型划分
    国民经济类型划分是指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和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划分经济类型的规定。经济类型可分以下几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
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
38.小康与小康标准
小康与小康标准:“小康”一词源于《礼记》,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现今,所谓小康标准,指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余,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39.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指被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40.国债
国家债务是国家以信用的方式进行筹资的形式,是各国政府筹措资金的手段之一。

管理常识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工作的两个本质特征:科学性和艺术性。
4.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①系统管理原理;②人本管理原理;③动态管理原理;④科学管理原理。
5.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1)经济方法;(2)法律方法;(3)行政方法;(4)教育方法。
6.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7.行政的特点:(1)行睫毛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管理活动;(2)行政是为国家政治统治服务的政治性活动;(3)依法办事是现代行政的本质特征;(4)社会民主是有效行政的基础保证;(5)公平原则是现代行政的出发点。
8.(1)公共行政的主体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2)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公共事务;(3)公共事务依其范围大小可分国家事务、共同事务、地方事务和公民事务。
9.公共行政的作用:(1)导向作用(它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作用,是政府“领航”和“掌舵”职能的具体体现);(2)管理作用;(3)服务作用;(4)扶助作用。
10.(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组织;(2)行政管理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3)行政管理学的实质是揭示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运行规律;(4)行政管理学最鲜明的特点是它追求行政管理活动的高效率。
11.行政管理学产生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古典时期(1900—1930年);(2)新古典时期(1930一1970年);(3)当代公共行政学说(1970年以后)。
12.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13.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金鉴教授撰写的《行政学之理论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行政管理学专著。
14.行政环境包括:(1)宏观行政环境;(2)中观行政环境;(3)微观行政环境。
15.行政生态学的形成是行政管理实践提出的要求。
16.1961年,美国学者利格斯的《公共行政生态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行政生态学的创立,他将行政模式分为融合型、衍射型、棱标型。
17.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的。
18.行政职能有三个主要特性:共同性、差异性、动态性。
19.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分为基本职能和运行职能,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它是按照政府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划分的。
20.实现行政职能的基本手段:(1)法律手段;(2)行政指令手段;(3)经济手段;(4)纪律手段。
21.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系统内职权的划分和配置。行政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制度体系,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超稳定性,即体制一旦形成,便难以变动,具有惯性。
22.行政权力体制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
23.行政领导体制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
24.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行政区域划分中应遵循的原则是:(1)政治原则;(2)民族平等原则;(3)经济原则;(4)精诚、统一、效能原则。  
25.行政区划体制有三种基本形式:(1)传统型;(2)发展型。
26.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人事行政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7.我国公务员的分类:(1)根据公务员产生及任免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府组成人员和非政府组成人员;(2)根据公务员职务、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领导职务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