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事业单位招聘(选调)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精选汇总【答案+解析】
1. 在不少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往往能看到大量所谓“科学研究表明”的文章。这些文章开篇“科普范儿”十足,可往下走便画风突变,成为推销某种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载体”。这些“伪科普”文章,大多集中于两性疾病、健康养生等领域,被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或商家利用,成为宣传其产品或服务的牟利工具。
“醋泡鸡蛋的基础上加入鹤鹑蛋、大枣、枸杞以及中药材,经过工艺发酵,能够治疗中风、风湿、偏瘫、脑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等”“澳洲癌症中心调查显示,22个成人恶性肿瘤中,化疗5年后的存活率,澳洲是2.3%,美国是2.1%,不化疗存活率更高。”或利用日常经验编织“科学神话”,或援引国外研究数据显示权威,以科技术语和“国际荣誉“吸引眼球,是这些“伪科普”式虚假医疗广告的常用“套路”。对于公众而言,若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很难明辨真伪。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科普知识”文章,不仅附上活生生的案例,还有一些耸人听闻的警示,更有精准的“救命”通道,那些辨别能力有限的中老年人一旦沉溺其中,极容易破财又不能免灾。
一位广告公司资深策划人沈先生透露,有的商家要求用“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成果包装产品,使消费者更加信服。于是,广告策划者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炮制文章:
一是大数据造假。“微信的很多文章数据水分很大,很多是撰写者通过搜索百度检索出来的,有的直接使用,有的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动。”沈先生说,“比如,通过搜索引擎检索“肥胖人群’,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数据,有的说是2亿人,有的只有几千万人,信息纷繁复杂,我们只选择对产品有利的数据”。
二是修改国外研究文献。“有的直接从国外研究期刊上‘扒’论文,翻译的时候动动手脚,添油加醋,歪曲观点或者张冠李戴,把一个某权威机构新出炉的科研成果套在自家产品上,佐证产品功效,反正也很少有人会去查原文。”沈先生说。
三是套用似是而非的医学理论。类似的“科普”文章中有不少号称从中医角度进行宣传,依靠所谓中医名家坐镇。一些医生表示,由于西医用药都是有指征的,有明确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中医的理念方法相对宽泛、综合,容易被“科普文”所利用,进行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传播。
“大量虚假医疗、药品、保健品等广告假借科普教育的幌子,采用研究文章、患者自述等形式在互联网上发布,介于信息和广告间的模糊地带,一方面逃避事先审查义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执法部门监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3·15”晚会曝光涉及人脸识别、招聘平台、老年人手机、瘦肉精、医疗广告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市场乱象。为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市场调节弊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某省政府围绕“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商务诚信体系、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主线,作出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为消费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老年人身体健康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比年轻人更重视养生保健。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的心理‘设局’,常常得手。”据河南登封市读者于洋观察,不少电信网络诈骗都是打着“提供医疗服务”或“销售保健品”的幌子,既造成受害者财产损失,也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今年初,山西晋中市警方打掉了一个此类团伙,并揭露了他们的诈骗套路。该犯罪团伙通过公众号、网络平台等发布治疗心脑血管、偏瘫等疾病的虚假医疗广告,吸引受害者。团伙成员冒充知名医院的“指导老师”,用各种话术引诱患者高价购买药品。之后,团伙“售后组”成员主动联系患者,假意了解患者前期用药和病情,谎称推荐院长、专家给患者进一步用药治疗,让受害人以高于市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购买提前准备好的低价药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