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在以下哪部法律中得以明确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的相关内容,《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四十四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B项正确。A、C、D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
2.2017年9月颁布的《中小学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从()开始。
A、小学一年级
B、小学三年级
C、小学六年级
D、初中一年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A项正确。B、C、D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
3.某老师利用周末组织学生春游,在下山途中一学生意外摔伤,依照法律应当承担该事故责任的主体是()。
A、老师
B、学生
C、学校
D、家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C项正确。A、B、D三项:老师、学生、家长在此事件中无需承担责任,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
4.某学生在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有作弊行为,应当受到的处罚是()。
A、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B、考试成绩作废,5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C、考试成绩作废,终生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D、判处有期徒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A项正确。A项:《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A。
5.如果父母“前怕虎后怕狼”“左怕狗右怕羊”而不敢让儿童越雷池一步,那么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不利于培养儿童的()。
A、信任感
B、自主性
C、主动性
D、勤奋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其中,3~6、7岁属于学前期,主要冲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任务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更加主动和好奇,更具自信和责任感,发展障碍者会形成退缩、压抑、被动的人格,产生内疚感。题干中的表述不利于培养儿童的主动感。C项正确。A项:0~1.5岁的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品质的实现。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5~3岁的幼儿属于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冲突是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主要任务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与怀疑。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6、7~12岁属于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冲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与题干不符,排除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