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年3月27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下午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部分)
1.“基础教育”是个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是使享受这一教育的人能够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或继续学习深造。这句话是强调()。
A、教育的科技功能
B、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C、教育的文化功能
D、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作用的对象可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能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教育的社会发展变迁功能不仅能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变迁功能体现在各个领域,如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之间转换和调动,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展现智慧才能,实现人生抱负。B项正确。A、C、D三项:均属于教育的社会发展变迁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2.()将学习视为一个“闻—见—知—行“的过程,他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人性论上主张性恶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儒。在教育方法和学习的过程上,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即闻—见—知—行。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1-15岁的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务的依赖。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据此,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形式运算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抽象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对事物做一定的概括,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4.学习了“蔬菜”的定义后,朱婷将土豆、白菜、萝卜划分到“蔬菜类”,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朱婷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原理学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其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题干中,学习了“蔬菜”的定义后,将土豆、白菜萝卜划分到“蔬菜类”,这是概念学习的表现。A项正确。B项: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辨别学习是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5.王明在某次考试中发挥失常,成绩较差。此后,每次考试前,他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感觉到紧张、焦虑,这种现象称为()。
A、获得
B、惩罚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巴甫洛夫在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以及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射。题干中,王明在某次考试失利后,在之后的每次考试前都感到紧张、焦虑,体现了刺激泛化。C项正确。A项: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认为,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