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9年12月7日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1)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2)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表述正确。故正确。
2.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处于入职阶段的教师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知识和经验具有表面化的特点。()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阶段。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他们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其中,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素质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第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第三,形成了教师所需要的一部分独特的优势素质。由此可见,题干描述为教师入职前的准备期的特点。故错误。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资源的分类。根据空间分布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其中,校内课程资源指的是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经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因此,师生不同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属于校内课程资源。故错误。
4.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挑山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挑山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的感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绕着走”。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所谓渗透性德育,是针对德育工作的方法而言,指一个环境的人文道德氛围通过思想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影响学生,使其逐渐形成并确立先进思想道德意识的德育工作方法。题干中,该语文老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语文课文学习到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故正确。
5.小刚坚持“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生活准则,他的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其中从第二种水平——习俗水平开始,儿童已能理解维护自己的家庭、集团或国家的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会那些直接的和表面的后果。儿童的态度不只是遵从个人的期望和社会的要求,而且是忠于这种要求,积极地维护和支持这种要求,并为它辩护。也就是说在这一水平上儿童学会了忠诚、感恩或公平合理,他们能够帮助别人,使别人愉快。题干中,“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意思是指你给我木桃,我回赠你美玉。表明儿童已经习得人际交往中的感恩与公平规则,并在这种规则的指导下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处于习俗水平。故正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