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年辽宁省抚顺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精选汇总及答案【含解析】
1. 实际上,靠强制手段和利益驱使评上的“文明城市”,只不过是______罢了。只有每一位市民发自内心地_____“文明城市”理念,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城市人,“文明城市”自然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欺欺人 认同 水到渠成
B、沽名钓誉 拥护 不期而至
C、装腔作势 赞同 实至名归
D、掩耳盗铃 维护 名副其实
【答案】A
【解析】文段出处《变味的“文明城市”》第一空“装腔作势”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主语往往是人。文段指的这种手段主语搭配不当,另外文段并没有提到“文明城市”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所以排除C项。第二空与“理念”搭配,B“拥护”多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搭配不当,排除。D“维护”多搭配权益、关系、荣誉、和平等,也有保护之意。放在此处搭配理念不合适,排除。A项“强制手段和利益驱使评上的文明城市”是自欺欺人,每一位市民认同“文明城市”理念,从小事做起,“文明城市”自然水到渠成,符合文意。水到渠成指条件到了,事情自然就成功。故选A。
2. 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金融危机中的就业缓冲器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最后一句中“但”字的转折继而指出“这种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由此可以推断,作者认为并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A、D两项文段中并未提及,B项不是作者论述的意图所在。故选C。
3. 由于古人视彗星出现为不祥,____对其非常重视,几乎每一次出现都有比较_____的记录。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此 隐晦
B、加之 准确
C、故而 详细
D、反而 迷信
【答案】C
【解析】“视彗星出现为不祥”与“对其非常重视”为因果关系,排除“加之”和“反而”。“非常重视”表明古人对彗星的关注程度很高,因此应该有“详细”的记录。故选C。
4. 田野是儿童心灵向往的世界,是符合其天性生长的土壤。在早期的学习与生长中,儿童拥有自己的“内部教师”。从生物发生律看,儿童的生活是对远古祖先生活活动的浓缩与再现。远古祖先的早期生活是对自然环境与生物秩序的认识,由此发明出一套合乎人类社会的知识价值体系。幼儿重演这个阶段,意味着他们也要经历认识自然世界这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究和重构人类世界的自然法则与内部秩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童年是对人类认知历程的再现
B、田野生活符合儿童的成长天性
C、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主学习
D、儿童的世界是与自然相通的世界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田野对儿童的重要性,田野是儿童心灵向往的世界,是符合其天性生长的土壤。接下来通过“从生物发生律看······”,具体阐述田野对儿童到底有怎样的意义。文段是“总—分”的结构,首句为主旨句,强调田野是符合儿童生长天性的土壤。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故选B。
5. 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
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
A、单凭天赋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
B、孩子的天赋可能大多被忽视了
C、孩子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D、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安德烈•马尔罗的观点在原文最后一句。浏览上文语境,文段首句提出了“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这一观点,接着结合现状进行具体介绍,最后安德烈•马尔罗提出观点。结合上文来理解最后提出的观点,这个句子是在围绕“孩子”“艺术家”的关系在进行评论。根据“孩子……又不是艺术家,因为……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可知,孩子要想成为艺术家,就必须是孩子们自己支配天赋。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故选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