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6年11月26日辽宁省朝阳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1.提出传统教育思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C项正确。A项: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同时,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他提出“白板说”,认为人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同时,他还倡导“绅士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提出“泛智”教育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向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题干中,“幼儿小学化”,说明没有做到分阶段教学,即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B项正确。A项: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身身互补与身心互补两个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3.教师必须做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这是因为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意味着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属于示范性的特点。C项正确。A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不断更新教学方法;(3)需要“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A、社会对教师的态度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评价
D、教师自身的修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是:社会对教师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校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等。但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
A、B、C三项:均属于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题干中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更强调行万里路,去进行实践,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因此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D项正确。A项: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其意义在于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过程中的困难,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启发性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