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2年吉林省辽源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暨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通用知识》真题精选汇总及答案(含解析)
1.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要求我们( )。
A、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对待事物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C、认识联系的无条件性,树立整体观念
D、积极进行量的积累和准备,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答案】A
2. 从哲学角度看,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 )。
A、把偶然当必然
B、把现象当本质
C、把可能当现实
D、把原因当结果
【答案】A
【解析】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中的农夫错误在于,将兔子要来撞树认为是一种确定的必然现象,即误将偶然当必然。故选A。
3.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主体是( )。
A、按资分配
B、按经营风险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劳动力分配价值分配
【答案】C
【解析】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选C。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阶级社会中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社会规范
B、都具有阶级性
C、都是治国途径
D、约束范围都相同
【答案】D
【解析】法律约束的范围与道德约束的范围不同,道德的作用范围比法律广泛得多,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故选D。
5. 下列张某的哪一行为触犯诈骗罪?( )
A、李某偷窃摩托车准备骑走,张某装作是摩托车主人吓跑李某,后将摩托车据为己有
B、王某点击了张某发送的虚假链接,导致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被转移
C、张某为留守儿童募捐时对捐赠者谎称人均已捐款2万元,捐款者遂捐款3万元
D、张某侵入银行系统,将孙某存折中的10万元存入自己的账户
【答案】A
【解析】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要求行为人产生错误认识,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这就要求欺骗行为的对方(受骗者)必须是具有处分财物的权限或者处于可以处分财物地位的人(但不必是财物的所有权人或占有人)。受骗者处分财物时必须有处分意识,即认识到自己将某种财物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但不要求对财物的数量、价格等具有完全的认识。A项正确,李某偷窃摩托车时是该车的实际占有人,此时张某装作摩托车主人,吓跑李某,并将该车占为己有,成立诈骗罪。B项错误,王某点击虚假链接时并未有处分财物的意识,不构成诈骗罪。C项错误,捐款行为不构成对捐款人财物的非法损失,因此不成立诈骗罪。D项错误,银行系统不具备处分财物的意识,因此不构成诈骗罪。故选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