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广西柳州市教育局双选会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答案和解析)
1. 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答案】C
【解析】C项:活动律强调动的东西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比如夜空中划过的流星更容易被人感知到。题干说教师要有走动和手势,走动和手势强调的是活动的东西容易被感知。C项正确。A项:强度律即刺激物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人们清晰感知,如讲课的时候声音够大,让所有人能听见。B项:差异律是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感知,比如PPT上的白底黑字有对比,容易引起感知。D项:组合律是指空间上接近的东西容易被感知,多个东西组合在一起更容易被感知。故选C。
2. 学生因上课认真听讲,受到老师表扬,从而形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答案】B
【解析】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中,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学生因上课认真听讲,受到老师表扬,从而形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则是运用了正强化,属于操作条件反射。B项正确。A项: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故选B。
3. 李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记住“蚯蚓”的字形,就跟学生们说:“蚯蚓”是一种虫子,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蚯字的半边是“丘”而不是“兵”,是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李老师此处采用的教学策略是( )。
A、创设学习与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
B、呈现事实性
C、提示学生回忆性相关知识
D、提供记忆指导
【答案】D
【解析】李老师的讲课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这是运用了精细加工的记忆策略。D项正确。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4.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
【答案】D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其中,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有偿家教”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廉洁从教。D项正确。A项: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依法执教要求教师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严谨治学要求教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
5. 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学习准备
B、学习迁移
C、能力提升
D、互动影响
【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题干中,“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容易”的现象属于学习迁移。B项正确。A项: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