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管理岗位考试真题精选汇总及答案【含解析】
1. 最初,大学语文蓬勃兴旺,各高校普遍开设大学语文为非中文系学子必修课;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都____________地被卷入经济运动之中,人文精神普遍_________,人文教育空间被挤占_________,大学语文从必修课转为选修课,甚至出现了存废之争,在大量高校的选修课上消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避免 陷落 压缩
B、不知不觉 沦落 驱逐
C、身不由己 失落 压制
D、不由自主 堕落 侵吞
【答案】A
【解析】C项错误,第一空,“身不由己”指(人的)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主语是人,此处是社会生活领域,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第二空,“堕落”不能修饰人文精神,应是人堕落。B项错误,第三空,“驱逐”指驱赶或强迫离开,对象是具体的人或事物。和“空间”搭配,与“挤占”并列,应填“压缩”。故选A。
2.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系列纪录片,它试图全方位地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帮助他们从饮食文化这一侧面认知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节月不仅解说词采用简洁的叙述体,更是一部声画和谐、充满意境的艺术片,它以国际通用的影像符号,在展现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配以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将抽象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在大众的意识中具体化、形象化、情感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中国各地多样的美食生态
B、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
D、美食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舌尖上的中国》赋予“美食”以“文化”的形式,从而为“国家形象”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A项提留在“美食”的表面。B项和D项停留在“美食”和“文化”。只有C项触及到了“国家形象”,这是文段中很重要的主旨所在。故选C。
3.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给了懒人正大光明的借口,给了懦夫逃避现实的理由。可残酷的是,生活不相信借口,竞争没有理由。换个环境不如换个心情,与其精神胜利,不如自我激励。换个环境,就像把淡水鱼放进海里,空间是大了,可是命也危矣。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地球不会老围着你转——除非你是太阳。
最能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一句话是( )。
A、环境永远都不会恰合你意
B、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
C、处处都留人,只是人不在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B
【解析】本段话由对“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批判入手,讲到人应该自我激励,而不是“换个环境”,从而引导出中心句子:苛求环境,不如苛求自己。故选B。
4. 尽管在《史记》之前,已经出现了《尚书》《春秋》《国语》,甚至出现了成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然而后世史家最崇奉的,却不是这些更古老的作品;相反,是《史记》创立的纪传体,成为历代正史的标准体例。《史记》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除了司马迁超凡的史识和文笔之外,其创立的纪传体体例,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如清儒章学诚所言:“自《隋·经籍志》著录,以纪传为正史,编年为古史,历代依之,遂分正附,莫不甲纪传而乙编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体例更为全面地包罗了人类历史的诸多侧面,且适应了史学的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纪传体体例丰富了人类历史的记录角度
B、史书体例创新必须与史学的发展相适应
C、《史记》创立的体例是对后世最重要的影响
D、《史记》的纪传体体例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
【答案】D
5.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新的安全漏洞。仅靠政府的力量维护信息安全,经常力有不逮。当今互联网安全的前沿技术,大多掌握在企业手中,需要更多调动社会力量,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也可以调动“白帽子”的网络安全志愿者主动发现报告网络安全漏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是否善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折射国家理念,更涉及国家利益
B、应当通过市场激励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C、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更是一个制度命题
D、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答案】B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制造了安全漏洞,而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后文通过“需要”及“通过”引出对策,即“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以市场激励机制的方式鼓励社会的参与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重点强调解决问题的对策。故选B。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