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半月谈》第23期: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
半月评论
1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40年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让中国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挺进国际市场、参与全球治理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中国的改革成果和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改革开放的历程和硕果也印证了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开放,即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不仅意味着对外管理方式的改进,更意味着对内管理体制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之初,敢为人先的改革者打破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的旧框框,引入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机制。从兴办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14个城市,再到开辟2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促成开放新体制。从2001年入世到“一带一路”建设,从海南自贸区设立到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一个个历史瞬间、重大事件,昭示了中国拥抱世界的脉动从未停息。
开放,也是倒逼改革深化的强大动力。开放有广度,改革才会有深度。引进境外资金、产品和技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制度和经验,中国开放步伐越来越快的同时,改革也不断向更深处掘进:从新一轮的降低关税,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转变政府职能,到放宽市场准入;从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到优化政企和政商关系;从改革外资和外汇管理体制,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习总书记总书记强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总结过去40年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基于未来改革目标和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广度和改革深度进一步扩展:从2013年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挂牌,到12个自贸试验区组成中国开放新的“雁阵”,再到众多自贸区制度创新和改革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从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大幅减少外商准入限制,到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范围,再到逐步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步伐坚实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环境急剧变化,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实践也面临一系列重大转变:从扩大出口为主,转为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从沿海地区开放为主,转变为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
越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和严峻挑战,越要有保持主动扩大开放的勇气和定力。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才能拓展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必须将开放理念与改革思维融会贯通,继续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包括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化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必须融入世界潮流,在国际视野下建立改革新坐标,培育创新新动能。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全面深化,还必须将中国改革与全球经济治理紧密联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密切关注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副产品”,促进世贸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等改革。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将积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半月讲解
2 支持民企发展,各部委亮出哪些新招?
民营企业座谈会结束后,民营经济如何发展壮大成为举国关注焦点。习总书记总书记讲话中一连三个铿锵有力的“没有变”和6方面政策举措着实让民营企业家提神振气。连日来,中央各部委及最高法、工商联纷纷推出新举措,力挺民营经济。
税费改革:减字当头
长期以来,税费让不少民企“负重前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今后税务部门为企业减税降负将“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会主动向政府建议及帮助企业申请缓缴税款。
为了让“走出去”企业轻装前行,《“走出去”企业税收指引》迎来更新,在目前发布81份国别税收投资指南基础上,税务部门于年内将再更新和发布20份左右;继续落实与11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税收协定;降低通关费用,完善出口退税机制,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无票免税”政策等亦列入落实清单。
社保费征收,民间有猜疑种种,王军以“三确保”回应: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确保缴费方式稳定,同时考虑降低社保费率。
实招不仅来自税务总局。商务部部长钟山表态将取消商务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承诺,年底前将实行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种类再取消或改为以自我声明方式实施达10%以上。
融资维艰:组合牌破冰
“融资高山”反映出多重矛盾问题叠加,“一行两会”担子不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了“三支箭”组合: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针对融资痛点一同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则给出了三个“分数”: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流动性风险又何尝不是民营企业家的“老大难”?郭树清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即旨在化解此难题。
营商环境:打破“三重门”
为打破横亘在民营经济中的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多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做几件大事:
——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表示年底前完成清理,并将率先在司法行政系统通过告知承诺、信息共享等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证明事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明确表态,将进一步打破电信、军工领域民营企业准入障碍,如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将正式商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称,将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他还透露,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政策文件,以加强政商沟通。
——推进“照后减证”。今年11月10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开始在全国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改革。
——帮民企开拓多元化市场。商务部致力于推进“三项建设”,即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网络。
——鼓励民企参与“混改”。国家发改委将在做深做实前三批电力等7个重点领域的50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基础上,尽快启动第四批试点。
此外,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表示,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内部秩序,助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政策执行:落地、落细、落实
在政策执行方式上,各相关部门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一个词概括就是:务实忌虚。
国家发改委将实现各类审批事项办理平台全覆盖;商务部将培训约30个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让中小民营企业交易成本下降10%左右;司法部将持续推进“三网融合”“一网通办”;税务部门年底前将再取消20项资料证明事项,办税时间再压缩10%……
人身和财产安全:安全是基本保障
为回应总书记专门提到的甄别纠正错案冤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表示,“涉产权错案冤案甄别纠正工作小组”已全面投入工作。在最高法指导下,各地法院均加大了涉民营企业家错案冤案甄别纠正工作力度。同时,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年底前,司法部将组织律师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法治体检。今后,对民营企业和人员的一般违法行为,司法部将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严格区分财产类别,结案后及时解封、解冻非涉案财物。
半月调查
3 悬在空中,停在纸上,落实在会议上……基层改革为何陷入“烂尾”?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空前,许多改革举措加速向基层推进落地。然而,在一些地方,基层改革创新试点一度轰轰烈烈,没过几年又偃旗息鼓。基层干部群众反映,部分基层改革正遭遇“不落地”“空架子”“肠梗阻”,变为“烂尾工程”。
经验模式满天飞,热闹之后无人问
从金融扶贫、产业扶贫试点,到农村产权改革经验,再到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多种多样的改革如今在基层紧锣密鼓推行。
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原本初衷很好的一些改革设计,在向基层落实过程中,有的“悬在空中,停在纸上,落实在会议上”;有的改革徒具形式而无实质,社会痛点久久不能施治,群众期盼迟迟未能回复;有的改革单兵突进,看起来很美,实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整体配套、系统配合,行之不远。
——简单以会议落实改革,以典型“推动”改革。
基层干部坦言,一些地方领导面对压下来的改革任务,务虚不务实,往往只是召开会议,宣布请某某制定工作计划,请某某落实,请某某检查,请某某督导,而没有深入研究、真抓实干,应付了事。
炮制材料树典型,成为“推动”改革的捷径。一些地方将目光盯在“速成改革典型”的窍门上。半月谈记者从相关部门得知,每年组织评比改革创新案例、样板,参评要求大都有一条,相关改革经验必须刊登于内部改革情况交流、工作动态等文件上。于是,一些单位东抄西挪、拼凑典型,用材料打造出“改革实践”“改革经验”。
采访中,多位县区领导表示,在地方逐渐淡化GDP考核后,不少人希望通过所谓的经验总结和工作亮点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这种片面追求轰动、速成效应的改革功利主义贻害无穷。
——一些改革政策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基层受折腾。
前几年,贵州某乡镇推进城乡统筹试验,出现了大量区划调整、“撤乡并村”。改革没有让老百姓切实收获红利,却改出一堆牌子。“村子名称变来变去,让牌子也变来变去。一会儿社区服务中心,一会儿村委会,一会儿又是乡镇派驻办公。”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对半月谈记者说,过了好久,自己才弄清外面挂的那些牌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管搭台不管唱戏,“空架子”白费工夫。
2013年,西部某县为优化基层人力资源配置,探索实施乡镇“大部制”改革,将原来的22个站所整合为“三办三中心”。但由于改革未能顾及行政、事业人员编制不同、身份差异,基层人力自由流动、调配在部门间受阻,致使混编混岗的“大部制”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集中,而没有真正发挥改革实效。
——单兵作战无配套,联动不畅易卡壳。
今年以来,事业单位车改陆续启动,除厅级干部外,采用报账制方式保障公务出行成为主流做法。“越往上,干部的车补越多,下乡的基层工作人员反而越少。”多地乡镇干部反映,现实中有正规票据的租车公司很少,为了下乡做工作,私车公用成为普遍现象,但得不到报销和补贴。而且,车改补贴所需资金财政部门不再另行安排,大多要靠自身解决,一些贫困乡镇很难有保障。另外,在基层一线,单位内部行政与事业编制混岗,车辆混用的情形也存在,如何清晰界定、确保公平也成为一道难题。
有的“太过度”,有的“接不住”,基层患上“改革焦虑”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中西部某些地方,包括贫困地区,为了追求“弯道超车”,往往采取超常规改革举措。其中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热衷于打政策“擦边球”,打着打着就“过了界”。
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某市曾从扶贫基金中专门抽取一部分资金,在全省率先推出贫困人口“五重医疗保障”,让贫困户住院“不花钱”、出院“还领钱”。一段时间里,当地将此项做法作为改革典型大力推广,外地也有很多考察团来学习取经。不过好景不长,由于过度兜底,吊高了贫困户胃口,这一做法被有关部门要求纠偏。
半月谈记者还了解到,当前许多改革由上面出台,要求下面落实,而随着事项、频次的不断增多,基层的财力、人力、物力、能力等难与之相匹配。部分基层干部对繁重的改革任务“接不住、干不了”,陷入了深深的“改革焦虑”。
中部某县级干部说,有时候很苦于改革“一刀切”的搞法。医疗改革要求村里设置卫生所,有的村很小,老百姓走着去镇卫生院也很近,但上面硬是要求村里设置卫生所,又是投入,又是运营,显然不接地气。
2012年,湖北省某镇入选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当地将县经济开发区、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并成立了六大办公室。但近期当地县委改革办在调研后指出,因内设机构配置与县城不一致,上下对接存在偏差。如农业农村办公室作为承担农业、林业、水利、防汛、畜牧等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最多时却只配备了2人。
当地有关负责人认为:“区镇没合之前,举全县之力办开发区,是开发区在带动镇的发展;而合一之后,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镇在办开发区,是镇在拖着开发区发展,反而使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如以前。”
改革需要试错容错,需要大兴调研之风
在改革向基层落地过程中,完善改革具体举措、细化改革路线图,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探索。这一过程,充满创新和试错,需要建立基层改革的容错机制。不少基层干部呼吁,只要地方得发展,百姓得实惠,就应该鼓励干部根据实际,大胆闯、大胆试。
受访人士认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唯有实事求是,立足各种实际情况,让改革因发现问题而起,奔着解决问题而去,为预防新的问题而立,才能发挥实效。
“现在最怕改革政策变来变去。”贵州某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主任说,当前一些改革与基层脱节的现象再次表明,在改革的设计之初就要深入调研、考虑实际可行性,推广普及时更要慎之又慎,需要及时跟进、不断加以完善。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现在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各方面矛盾和问题交织,没时间去调查研究。这是一种典型的官僚做派。越是矛盾与问题交织的时候,越要去了解事实,越要调查研究。” 湖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李珊珊表示,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
基层呼吁,大兴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之风,让改革决策和施行最大限度吸收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专家建议,要按照中央深改委的部署,根据不同领域的改革任务,分门别类细化实施措施,分清轻重缓急,科学确定时序和重点,使各项改革有序实施、良性互动。
半月世界
4 瞄准基础研究,各国都蛮拼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体系的源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发展,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长期保持占科研总投入约15%的水平,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近年来各国更是纷纷出台政策以保持基础研究活力。
提高企业参与度
为使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实现应用转化、带动经济发展,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进来。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前沿性科研领域的投入和引导。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科学战略最核心特点是强调“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不论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或是航天探索规划,都采用了类似模式。以今年9月公布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战略概述》为例,该计划通过政府投资、公私合作和军民结合等方式,确保美国在下一代超级计算技术领域保持领导地位。该战略还提出成立美国量子联合体,将学界和产业界组织起来,通过公私联合融资等方法,跨越量子技术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的鸿沟。
德国基础研究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基础研究机构与工业界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例如,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所与制药行业共同创立“化学基因组学中心”,致力于生物科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联合德国弗赖堡大学的“弗赖堡材料研究中心”和微系统工程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欧洲创立“先进材料和系统联合研究网络”,与上述机构合作开发面向广泛应用的新材料,扩展对未来材料和系统的理解。这种伙伴关系使工业界可以依托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发产品,使学术界可以进入一些偏应用的研究领域。
科研资助“跟人”
在科研立项、人才及成果评价方面,发达国家有一套完善的同行评议机制。
英国一直采用“霍尔丹原则”,政府决定从税收中拿出多少比例作为科研资金,但钱投向何处由科学家自行决定,项目能否获得拨款则需通过同行评审的竞争方式决定。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认为,美国科研政策最值得借鉴的是“以人为本”的资助方式。为什么美国科学家能静下心做原创性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有创新思想的个人给予滚动式支持,而这一支持的依据来自同行评议。他介绍,美国科研项目评议除了评成果,还要评科研人员的研究记录,并设立一部分资金,对具有创新想法的人给予5到7年的较长期支持,根据分档次的动态评价确定滚动年限。
比利时2016年启动“卓越科学”计划,在4年内出资约1.2亿欧元资助一些杰出的基础科研项目。比利时法语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秘书长阿卢安介绍,为了项目初选,他们“动用了1200位国际专家,最后由一批知名科学家组成的评选小组确定38个项目”,涉及生物学、医学、人文科学以及跨学科领域。
竞争中升级国际合作
当前各国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各有考虑。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2016年中国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已将中国视作科研领域主要竞争对手。英国基础研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脱欧”,数据显示,“脱欧”可能会导致英国学术人才流失,同时科研人员也可能会失去来自欧盟的科研资金支持。而在日本,政府也意识到科技创新及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并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如日本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就提出大力推进学术研究和基础研究及相关改革。
面对各类挑战及日益增强的竞争,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升级之中。
2017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组因引力波探测成果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它吸引了世界各国1100余名优秀科学家,被称为“最强大脑旗舰队”。按照一系列复杂的章程,该项目组通过委员会协调众多机构和科学家工作。这代表了一些大科学项目的组织模式:通过升级创新的多边合作解决耗资大、周期长、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难题。
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牵头,在各科学领域组织实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学国际合作计划有50多个,包括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等。
正如LIGO项目组成员、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陈雁北所说的那样:“大项目需要做的事情特别多,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推动科研的进展,碰撞的火花才会层出不穷。”
基层治理现代化
5 心病”频袭基层干部
最近,云南“80后”白发干部意外走红,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受到全社会关注。当前,部分干部患上“为官焦虑症”,“三高症”突出,从过去肉体上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变成了精神上的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而由于认识偏差或怕影响升迁等原因,干部患上“心病”后往往又不敢求医,更有甚者还会因患抑郁症导致自杀……
心理专家及部分基层干部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建立干部心理咨询和疏导长效机制,从“心”开始关爱干部、医其“心病”。
“心病”频袭凸显基层干部亚健康
半月谈记者梳理近年来官员非正常死亡案例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和抑郁症有关,其中一些官员遗书中有“抑郁难忍”“不能吃睡”“生不如死”等字样。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基层干部被倦怠、焦虑、失衡、苦闷等心理问题困扰,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近年来,来接受心理咨询的干部日益增加,有些干部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湖南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谌益华说,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干部最早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工作倦怠感、自我评价低,工作主动性减退,更有严重抑郁症的干部产生了一种濒死感,认为死亡是最好的归宿。
中部某省省委党校曾对当地2200多名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干部存在各种焦虑心态,焦虑的原因包括工作压力、职业前景、收入水平、晋升机会等。
湖南某市一位申请早退的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在基层“权力不大责任大”。“我在交通局局长的位子上干了很多年,这个位子一点岔子都不能出,一出问题就事关人命。”
“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引起关注。”长期从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健康研究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清娥说,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不仅会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引发一些极端事件,还会影响其施政行为,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害。
“心病”何来?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领导干部患上“心病”虽有个人性格原因,但也和长期超负荷工作、官场特有的政治生态及体制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有着直接关系。
——工作任务重督查问责多,压力叠加困扰基层干部。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随着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社会综治等一系列重大工作及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基层干部经常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高负荷状态;同时,过多的督查检查问责,也让不少基层干部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中部一县级市扶贫和移民办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去年熬夜加班达100多天,大部分是为了应付各种督查检查。部分基层干部还“吐槽”说,他们有“两怕一忧”,怕考核评比检查、怕被追责问责,对前途感到担忧。
——官场生态复杂,“升迁焦虑症”加剧。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官场特有的生态往往使身处其中的人都谨言慎行,时刻需揣摩领导心思、注意同事关系等,而一些领导作风强硬,更是让不少基层干部“看到领导就紧张”。张清娥说,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容易使人心情压抑、苦闷,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易导致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
同时,在官场特有的政治生态下,许多干部还患上了“升迁焦虑症”。中部某镇一位副镇长说,在官场就是以升迁论英雄,基层干部在一起聊天时谈论最多的就是升职提拔的话题,很多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升迁焦虑症”,快速提拔就满心欢喜,没有提拔或提拔滞后则内心焦躁。
——体制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公务员优越感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的日益多元,与不少职业相比,当前公务员的优越感下降,公权力受到严格约束,部分基层干部出现职业焦虑和心理危机。
江西一县级市市委书记落马后这样反思自己贪腐的心路历程:“看到老板坐的是名车,穿的是名牌,喝的是名酒,心想自己付出这么多,这么辛苦,但待遇还这么低,连买房和装修的钱都得去贷款,心里有些不平衡。甚至会想,假如自己办企业,肯定比他们更成功,钱更多,更风光。”
基层干部盼从“心”关爱
一些心理专家及基层干部呼吁,提前预防,综合施策,建立干部心理咨询和疏导长效机制,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
一是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基层干部的事权与责权相匹配。多位受访干部建议,加强统筹,切实减少对于基层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让干部能够从各类迎检、迎考压力中解放出来;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并非基层干部主观因素所犯的错误,多采取批评教育方式,而不是动辄问责。
二是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认识偏差,帮助干部正确面对心理问题。一些干部即使存在心理问题,通常也会因自己的干部身份不愿承认,甚至错误将心理问题看作态度问题、觉悟问题,不敢求医,以致身心俱疲。
谌益华建议,在全社会进行健康科普,让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明白出现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湖南郴州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超建议,各级党组织要真正地关心干部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改变工作作风,不能动不动就批评、训斥基层干部。
中部地区某县委组织部部长说,今年他找了五六个干部谈话谈心。“其中有个县直部门负责人,提拔公示期间被给予警告处分,晚上整夜睡不着,两只眼睛通红,我找他聊两三次,鼓励他,帮他卸下了一些思想包袱。
6 紧绷运转、僵化管控、过关心态:基层“疲态治理”该终结了!
当前,在一些地方,基层治理陷入“疲态治理”怪圈。在高强度的任务、高频次的督查、高压力的问责等交织影响之下,紧绷运转、僵化管控、过关心态等现象凸显。
紧绷运转:任务连轴转,从早忙到晚
“我们按要求是‘五天四夜’在村里,实际上,连着几周一周7天都在扶贫点是常有的事。”中部地区某驻村工作队成员对半月谈记者说,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被大量压缩。“以前总说‘周末休息不保证’,现在是‘周末保证不休息’,总觉得事情忙不完。”
在海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符某深有同感:“驻村一年多,精神高度紧张,上级各种检查也不断。为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我和爱人的婚礼一拖再拖。从结婚到妻子怀孕,再到小孩出生,其间极少请假。”
基层工作总像“上紧了发条一样”。武陵山区一名乡镇干部说:“我们是典型的权力不大、责任不小,钱没多少、事却不少,任务一层层加码压下来,恨不得一个人当作五六个人用。”
中部一名县发改局的干部坦言:“一个股长,可能需要对接上级单位十多个处室的工作,每个星期收文件都要收一大摞。工作一项接着一项,往往是这个事情还在处理,另外的很多事情早已经排上队了。”
在一名乡镇派出所所长的执勤表上,半月谈记者看到,为保证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除了白天正常上班,他和教导员一年365天对班倒,全年各有一半时间晚上要在派出所住宿备勤。
僵化管控:不怕没创新,只盼少出错
基层僵化管控与紧绷运转相伴出现。基层任务“压力山大”的同时,是考核、检查、问责层出不穷。受客观情况影响,因自己帮扶的贫困对象的危房改造推进进度没有按照预期完成,一名背上处分的干部颇感委屈和无奈:“任务重,压力大,虽不敢有任何松懈,但难免出现纰漏。不分青红皂白,动辄挥起问责大棒,让人心寒。”
面对种类繁多、有些甚至不尽合理的督查检查问责,一些基层干部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哪怕不符合基层实际,也不敢发挥创造。
部分基层干部索性当起“二传手”,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怕没创新,只盼少出错”。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在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时,并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对相关文件进行补充、丰富,而是直接向下转发。
“一级级转发,只有精神没有落实方式,到了基层,就只能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材料应付材料’。”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履历的科级干部说。
在西部某县,当地确定了通过种植果树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方案。具体执行中,一些干部机械执行,甚至给年逾八旬的老人也发放了果树苗,并催促尽快种植,用以脱贫。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调研认为,中国不同地区情况千差万别,虽然国家自上而下向农村输入的资源兼顾均等化,如何有效使用,如何与农户结合最有效,则是有差异的,需要因地制宜,灵活施策。
过关心态:完成就是胜利,过关万事大吉
紧绷运转、僵化管控成为常态,催生了一些干部被动应付、消极应对的过关心态。部分受访干部坦言,完成就是胜利,过关万事大吉。
曾在南方某地担任法官的颜刚(化名),向半月谈记者回顾起自己的工作状态时说,面对审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加上各种绩效考核,他每到周末下午心情就会紧张起来,总会忧虑下周即将开庭的案件。“这也导致一些人不愿意多办案、不愿意办难案。只有审结了,才是过关了。”
西部某地的基层干部反映,面对上级派下来的各项工作任务,基层人手紧张,常常是“接不住、干不了”。“而上级部门检查考评基层,又往往要见人见场地见机构,为了过关,只能靠先挂牌子、布置场地来对付。”
过关心态之下,未必真能蒙混过关。南方某扶贫办干部,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期间,自由散漫、消极推诿,致使229户贫困户被漏评、59户返贫户情况核定不准,造成恶劣影响。近日,纪检监察机关对其进行了处分。
专家认为,面对基层紧绷运转、僵化管控、过关心态等带来的“疲态治理”怪圈,应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一方面,要发挥好制度激励和约束的效力,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该奖的重奖,该提拔的提拔,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在源头上,基层工作的责任分工、干部配置要更加科学合理,落实好定岗定责制度,权责划分清晰明确。此外,还要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家庭生活困难,解除后顾之忧,给予更多关怀。
教育改革进行时
7 “高中累死,大学玩死”:象牙塔不是游乐场
“好好学,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只要胆子大,一周七天假”……曾经这些话激励着一批高中生日夜苦读,但也让他们从进入大学后就放松懈怠。“高中三年累死,大学几年玩死”现象高发,“赢在起点,输在终点”让人痛心。谁来勒住大学校园中玩心大炽的脱缰野马?如何为大学生合理“增负”,让本科教育回归初心和梦想?
大学上课随便玩?
今年6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这一讲话可以说抓住了高校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直面现今本科教育的“顽疾”。
“目前,我国的大学课堂普遍以大班为主,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一二百人。教师上课把学生全部扫一眼都难,更谈不上交流互动,学生睡觉、聊天、玩手机都不必担心老师注意。”湖南某大学一位教学督导团成员如是说。
“一些教师只管教而不在乎学生怎么学,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权,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学生获得感差,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动力都不足。”东北一所高校负责人表示,教学与学习脱节、学习与实践脱节、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缺乏衔接是当前高校本科教育普遍存在的痛点。
对于不少高校和教师来说,考试通过率低、毕业率低并非一件“光彩”的事。因此,考前划重点、开卷考试、纵容作弊、设置“水课”送学分等现象在一些高校层出不穷。为了不影响“毕业率”,一些高校还实行“清考”制度:在临近毕业前,学校统一安排一次对未及格学生的补考,考试简单、阅卷宽松。只要清考能过,毕业证、学位证照拿。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上了大学就肯定能毕业”成为许多学生头脑中无可置疑的“铁律”。学风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毕业即失业”现象多发,高校办学陷入“恶性循环”。
“严进严出”进行时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近日作出决定,对2017-2018学年经补考学业成绩仍未达要求的学生予以处分,22人退学,40人留级。此举引发舆论热议:大学生该和“混日子”说再见了。
“为了让千万个家庭能够放心地把他们的孩子送来学校,必须不留情面处理少数不读书的学生。”学院党委书记苏立表示,“退学、留级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对厌学、不学、逃学的学生进行积极干预。但教育无效的学生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以此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形成充分的危机意识。”
“严进严出”,正在一所所高校落地生根。“取消清考”“学分未满推迟毕业”……多项制度变革成为大学共识。由于学分不达标被亮红黄牌,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从本科转为了专科。学校教务处表示,“本科转专科”政策自今年起施行,是保障本科生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学校敢于对挂科的学生说不,教师上课更有底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说,本科淘汰是全世界高校的通行做法,美国常青藤盟校等国外著名高校,本科学生淘汰率更超过20%。
打牢本科教育的地基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不少受访专家指出,把牢毕业“出口”是大学必然的选择,但扭转“快乐大学”不能仅靠处罚的威慑力,更要狠抓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同时注重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大学本不该轻易贴上‘轻松’的标签。扎扎实实读书深造的四年,和不努力不奋斗的四年,回报是截然不同的,必须让学生认清这一区别,对虚度光阴自觉感到警惕。”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丽娜表示,首先得解决学生“为何学习”的问题。“我们每年会召开新生家长会,同时要求一年级学生打卡上晚自习等,让学生从大学生活一开始就培养起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逐步明确其学习目标。”
让更多好老师从讲堂上走进学生心里,对学生的引导注意学业与就业并重……专家指出,教授必须要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早已提出,但因为涉及职称评审和科研评价等切身利益,很多教师还是更愿意把时间用在搞科研发论文上。建议进一步对“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作出制度性要求,明确教师对学生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关键责任。
同时,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适度合理为学生增负,特别要努力把学生眼中“闭着眼睛都能过”的、拿高分过于轻松没有任何挑战的“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时政·财经
8 “船上审案,码头普法” 巡回法庭湖上定纷争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辖区水域面积757平方公里,有4万多渔民在洪泽湖区常年从事渔业养殖,他们大多以船为家。近年来,包括渔业在内,湖区旅游业以及水产、水禽、水菜“三水”高效农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旅游和涉渔涉水纠纷也不断增多。
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洪泽区人民法院于2013年设立了大湖巡回法庭。法庭利用临湖、近港、毗邻古堰景区的地理优势,联合区旅游局、古堰景区等部门,积极打造多部门联动的普法宣传、多元解纷平台。5年来,“船上审案,码头普法”成了湖区特有的风景。
法庭“搬”进湖,便民创新多
一望无际的洪泽湖面上,一艘挂着国徽的“泽法号”快艇快速驶向洪泽县西顺河镇张福和村滨湖渔场,这艘“泽法号”就是大湖巡回法庭的工作用船。
村治调主任吴玉宝向半月谈记者介绍:“我们渔场现有渔民近1200人,渔民间的矛盾纠纷如不能得到及时调处,辖区内社会治安就会存在极大隐患。”
大多数渔民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的签合同时被人钻了空子,自己被骗了还蒙在鼓里;有的不知道怎么打官司,遇事动不动就用打架解决问题。
吴玉宝说:“自从有了大湖巡回法庭,法官们每周都会定期到湖区巡回,渔民们与谁有了纷争,只要等候法官来处理,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
大湖巡回法庭的设立,源于一起渔民受骗事件。2013年2月,洪泽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在走访中了解到,洪泽区的王某等3户渔民为改善生产居住条件筹集资金订制新船。在采购造船用钢材的过程中,王某等在未签订买卖合同的情况下,将100余万元的钢材款汇给南京钢材商龚某,结果迟迟等不到发货。
为了解决被骗货款问题并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洪泽区人民法院设立了大湖巡回法庭,很快,“泽法号”便深入湖区。
大湖巡回法庭由3名审判人员、两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组成。船上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预约立案、信件立案、现场立案等灵活多样的立案方式解决湖区出现的纠纷,把法庭搬到渔民身边,对案件当地审、当场调、当庭结。
司法调解优先,普法讲法不停
法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今年11月,大湖巡回法庭已在湖上受理各类民事案件434件,60%以上案件得到成功调解。
就在前段时间,螃蟹养殖户高某与妻子离婚,女儿跟随患病且失业的妻子生活,高某却一直拒绝承担女儿的抚养费。为此,水上巡回法庭的法官顶着寒风,3次下湖区,最终感动了高某,同意每月支付女儿305元的抚养费,直至其年满18岁。
2016年7月,一对高龄渔民夫妻,不慎引发渔船火灾,因风势很大,十余条渔船被烧毁。法院第一时间指派大湖巡回法庭工作人员与公安、司法部门介入,联合调处。
类似这样成功化解纠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湖巡回法庭秉持“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动员当事人家属、基层组织等参与调解。
对于开庭审理的案件,法官们在渔场场部、滩涂、渔民家和审判船上每开完一次庭,都会现场以案说法,邀请渔民参加案件旁听,做到结案一件,法律普及一片。
洪泽区人民法院在洪泽区沿湖乡镇目前设立了办案联络点,构建了便民诉讼机制和巡回办案网络,让巡回法庭深入到湖区的每个角落,让法治意识扎根于每个渔民心中。
科技·文化
9 不唯论文、不唯“帽子”,企业如何助力科学探索
2018年11月,一项新设立的科学重奖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饶毅、杨振宁、张益唐、施一公、潘建伟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的科学探索奖,得到腾讯基金会10亿元资助,将重点奖励45岁以下中青年科学家。
除了关注科学探索奖空前丰厚的奖金,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巨资如何真正转化为科学界持续奔涌的创新活力,好钢如何用在刀刃上?
让“科学家们说了算”
据腾讯基金会介绍,科学探索奖每年将在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球科学、化学新材料、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技术、前沿交叉技术九大基础科学和核心技术领域,遴选出50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奖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奖项筹备组在前期调研中注意到两种引人关切的现象。
“一方面,国内基础科研成果仍然缺乏,再多的应用创新都像‘房子盖在沙滩上’;另一方面,中青年科研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很多现实压力。”腾讯公司副总裁、科学探索奖筹备组主任王妩蓉说。
基于此,科学探索奖在设计上颇费心思,力求“对症下药”。王妩蓉告诉半月谈记者,与其他科技成果奖项不同,科学探索奖最大的特点是鼓励科研人员进入“无人区”,更看重中青年科学家面向未来的创意和研究工作的潜力,评奖并非简单“数论文”。
此外,科学探索奖奖金将不由科研人员所在单位管理,而是直接发放给科研人员本人,全额由本人自由支配,这意味着科研人员不仅可以把奖金用在工作上,也可以用于减轻生活负担。
“我们不会干涉科研人员如何使用奖金,但在领取奖金的5年间,获奖人需要每年报告科研进度,并且要坚持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王妩蓉说。
腾讯基金会还表示,科学探索奖的评审将不问出身、不唯“帽子”,真正让评审机制、流程和结果都由“科学家们说了算”。从评奖运作到成果遴选,一切与商业脱钩。
据悉,腾讯基金会将在2019年1月完成评审细则的制定并启动奖项征集,第一批获奖科学家名单将于2019年7月对外公布。
10%支撑起90%
2018年10月,西湖大学在杭州成立,这所由社会力量创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与国内其他大学不同的是,自筹建之初即由一家民间基金会——西湖教育基金会负责运作。
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刘旻昊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西湖教育基金会绝大部分的捐赠基金来自企业或者企业家。“我们的创始捐赠人中企业家只占10%,但他们捐赠的金额占整个基金会所获捐赠的比例超过90%。”
同样在杭州,以电商事业起家的阿里巴巴参与发起了浙江重大前沿基础研究的“试验田”之江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群,初期注册资金1亿元,阿里巴巴出资占1/4。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表示,民间力量支持科学在国外已有悠久传统,美国商界巨擘洛克菲勒即为留名史册的一例,他创造了个人支持科学和教育的“世界纪录”。他和他的家族对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等国际知名高等学府的创立提供了关键支持。
“像谷歌这样的前沿技术企业,也与众多科研机构有深入合作,而且多数情况并不要求成果立即可以转化,而是着眼于基础科学的‘处女地’,鼓励科学家大胆尝试、多方创新。这种胆识和眼光值得国内更多的企业借鉴。”刘旻昊说。
什么比“真金白银”更重要
除了“真金白银”之外,企业界与科学界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社会风气,改善一线科研人员的待遇条件,为其营造心无旁骛的科研环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哲鸣认为,解决科研人员在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得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实际也是为激活他们的想法提供保障,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基础研究。
刘旻昊表示,科学探索奖除了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还着眼于创新机制的新探索。科学探索奖将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平台,让科学家之间真正的思想碰撞成为可能。
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资助科研的热潮,应注意什么?王妩蓉提醒,企业资助科研要有独立的判断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追着热点走,贪图短平快,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心态带来的收获只能是南辕北辙。
生态·健康
10 变短板为优势,宁夏“气候经济”崛起
干旱少水、气候冷凉、空气干燥、三面环沙,曾经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明显短板,也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重要瓶颈。宁夏用新发展理念重新审视气候劣势,大力发展冷凉蔬菜、酿酒葡萄、光伏、现代纺织、云计算、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主动顺应气候条件、加快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旱地也能生金
为了寻找耐寒、耐旱的新品种,今年以来固原市建设38个“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试验示范园,在2万亩土地上试种269个品种。
“经过试验,我们发现以往没种过的大果榛子、蜜脆苹果等长势不错,我们有信心发现更多适合高寒地区、经济效益更高的新品种。”固原绿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说。
宁夏年平均降雨量305毫米,蒸发量1800毫米。中南部地区平均气温5℃到8℃且昼夜温差大,是全国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
不过,这种气候条件也有优势:气候冷凉,适合种植冷凉蔬菜;干旱少水,可以发展硒砂瓜、酿酒葡萄;光照时间长,可以发展设施农业;空气干燥,有利于养殖奶牛、滩羊……
只要更新观念、顺应规律,劣势可以向优势转化,旱地也能生“金子”。10多年来,宁夏突破干旱气候对农业发展的约束,通过发掘新的产业发展路径,使“塞上江南”有了新图景。
干燥节约成本
“银川空气干燥、气温低,我们在生产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时几乎不用开除湿设备,每吨可节约300多度电。”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徐杰说,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可提升电池快充性能,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纺织企业落户吴忠市,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海拔1000米,压差有利于纱线合股;地下水温常年在12℃到13℃,可以为纺织车间提供最佳冷却水;空气干燥,生产差别化纤维不用再除湿……”吴忠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克宁说,这些优势使东部纺织企业向西北转移产能成为一股潮流。
中卫市则充分利用空气、地质条件等非传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中卫市副市长拜英奇说,我们有全年平均8.8℃的自然风冷优势和充沛稳定的电力资源优势,吸引了亚马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奇虎360等企业将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在这里落户。
近年来,中卫市云基地数据中心已完成投资40亿元,安装服务器5.2万台。今年新建、续建9个数据中心,计划安装16万台服务器。
变沙害为沙利
打开地图会发现,三面环沙的宁夏被大片黄色区域包围,长期受荒漠化侵害。在治沙过程中宁夏发现,沙漠并非一无是处,苍凉、荒芜的沙漠蕴含着新的发展契机——沙漠旅游。“宁夏归来不看沙”这句话成为海内外游客对宁夏沙漠旅游最好的评价。
“令人耳目一新的自然风光、领先世界的治沙成果、新颖刺激的旅游项目,使沙坡头的知名度、美誉度与日俱增。”港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文军说。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中卫市逐渐变成一个极具活力的沙漠旅游新城。2017年,中卫市旅游总收入在经济总量的比重中超过10%,旅游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民生·社会
11 扶贫“奶酪”不准动
“潘大伯,我们是县纪委督查组的工作人员,请问你这房子是什么时候改造修建好的,危房改造补助的钱到账了吗?”11月2日,在广西平南县丹竹镇团结村三屯贫困户潘超福家,平南县纪委脱贫攻坚督查小组的工作人员正在仔细了解潘超福家的脱贫情况。
为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平南县派出5个专项治理工作督查小组,分赴全县21个乡镇(街道)进村入户,摸排基层干部是否存在吃拿卡要、贪污侵占、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的线索。
“群众利益无小事,谁敢动扶贫‘奶酪’,我们就严肃处理谁。”平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石金叶表示,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反腐成果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为精准治理,平南县今年已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公开大接访活动3场次,接待群众2000多人次,当面解答群众疑问180多个,受理问题线索45条。与此同时,还成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专项巡察小组,进村入户巡察走访;组织市、县、乡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巡察调研组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巡察调研。
今年4月,平南县特地印制1万多张“民情联系卡”发放给贫困村的群众。联系卡上注明专项工作重点、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和来信来访地址,并附有查询民生资讯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
“‘民情联系卡’就像是群众手中的‘尚方宝剑’,他们会时刻监督我们扶贫干部的一言一行。”平南镇隆镇廖村第一书记卢海滨表示,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为贫困群众服务。
科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平南县通过利用扶贫领域“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利用手机版WAP网站程序建立“平南县民生资金监管服务平台”创新监督模式,把各项民生资金受理、审批、发放情况全部通过手机端向社会公开,实现了阳光公开与监督投诉相结合发现案件线索。目前,利用大数据比对共发现问题线索260多条。
1月至10月,平南全县共立案37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09人;其中查处扶贫领域案件209件,占比达56.5%。
“我心里特别高兴,感谢纪委的同志!”9月20日,平南县同和镇妙客村同箩屯村民张某接过县纪委、监委负责同志送到他手上的6600元危改补助清退款时感慨万千。
原来,张某家在去年危房改造时,国家补贴给他的危改款被当地村干部“砍”了一截。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后,直查快办该案后将涉案违纪款退回给群众。当天,平南县纪委送款上门,把近期查处涉及妙客村的14600元扶贫领域违纪涉案款分别清退给3名群众。“我是接到通知后,专门从广东赶回来领这笔钱的,感谢纪委为我追回这笔钱。”在广东务工专门赶回来的黄某领回危改款时开心地说。
石金叶表示,今后要重点围绕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深入治理,并坚持“一案双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的,实行责任倒查。